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賣慘”一度成為助農帶貨的捷徑。長期以來,這些套路將真實的助農需求扭曲成一場場博眼球的鬧劇,消費著大眾的愛心。然而,近期重慶榮昌“鹵鵝哥”林江穿著妖艷的花棉襖,帶著家鄉特產,以四次“投喂”美國網紅“甲亢哥”的笨功夫,為家鄉非遺美食開拓出一條新的營銷之路。
“鹵鵝哥”最終還獲得“甲亢哥”邀請上車、坐C位共餐。不是他夸張的穿著引起了“甲亢哥”注意,而是他的實誠打動了“甲亢哥”。有人說他是蹭流量,但把這份真誠、這份執著用于營銷家鄉特產,未嘗不可。他的故事不僅讓榮昌鹵鵝走向世界,更以“新套路”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種更具生命力的解題思路。
“鹵鵝哥”的“笨”,體現在他對非遺美食的執著深耕。榮昌鹵鵝源于清朝光緒年間的潮汕移民,融合川渝風味,以百年老鹵與國家級白鵝品種“榮昌白鵝”為核心工藝,是重慶市級非遺項目。林江選擇以鹵鵝作為傳播載體,他深諳其“非遺”屬性的文化厚度,更精準把握了“不辣”口味對國際友人的普適性。
為糾正“甲亢哥”誤將“鵝”說成“雞”,林江連夜在各大視頻評論區澄清,甚至錄制科普視頻,將一場誤會轉化為面向全球的非遺美食科普。也正是這種死磕細節的“笨勁”,讓原本小眾的非遺鹵鵝沖出重慶,收獲了難得的文化破圈。
有人質疑林江“蹭流量”,但歷經四次跨城追蹤“甲亢哥”以后,鏡頭里林江還是用他的真誠打破了質疑。這場“鹵鵝西游記”背后的“助農”邏輯并非簡單利用網紅流量,而是將“甲亢哥”的全球影響力轉化為文化輸出的契機,觀眾自然會因其個人魅力而主動了解背后的產品文化,進而產生強烈的購買欲。相比之下,“賣慘式”助農直播則難以形成消費者“黏性”,大多觀眾雖因同情而下單,卻難以形成品牌忠誠度。
與那些賣慘博關注的網紅相比,“鹵鵝哥”的走紅,靠的是真心實意,更有對家鄉好物的自信。在被算法統治的注意力市場中,無數成功的營銷案例證明,文化韌性往往比情緒煽動更具生命力,今天“鹵鵝哥”的爆火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榮昌鹵鵝的百年歷史、國家級白鵝品種的稀缺性、老鹵傳承的匠人基因,這些需要時間積淀的非遺元素,經過林江的重構和傳承,完成了文化破圈,也讓榮昌鹵鵝在國際傳播史上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
“賣慘”或許能換來一時關注,但只有笨功夫熬出的真熱愛、闖出的新套路,才能讓鄉村美食美景美品真正“被看見”。林江用智慧和腳印證明了,助農不需要販賣苦難,文化自信與真誠熱愛才是永恒的“流量密碼”。當更多“笨人”愿意沉下心來深耕鄉土文化,鄉村振興的故事必將更具厚度與溫度。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