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嫩玉米的銷售旺季,榮隆鎮先鋒村玉米種植基地日前迎來大豐收,負責銷售的重慶味來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符晗卻發了愁。
不到一個月,該公司就銷售了2萬斤嫩玉米,趕上去年全年的銷售量。“這波成熟的玉米早賣光了,現在搞預售,客戶都在搶著下訂單。”提及此事,符晗既高興又無奈。
高興的是,玉米雖小,“排場”卻很大,田間地頭有“專車”接送,通過物流送到客戶手中還得坐飛機。
“排場”與“身價”對等。一般的嫩玉米目前在市面上的價格為每斤2元左右,而先鋒村的嫩玉米批發價就超過每斤6元。
“我們80%以上的貨都供應給網絡直播機構。”符晗介紹,經過網絡主播推介,這些玉米的“身價”還要上漲,貴的可翻上一番。反饋過來的銷售數據顯示,玉米上架后往往在1分鐘之內就被搶購一空。
先鋒村的玉米之所以受消費者青睞,源于高品質種源。該村500畝玉米種植基地里,種的全是榮隆鎮和高校合作,特別培育的“香甜糯”玉米種。去年經過網絡試售,2萬斤嫩玉米遠銷青海、廣東等地。
其實早在種植玉米時,符晗擔心銷路不好,選擇了“錯時種植”方式,保證玉米可銷售到今年8月。
無奈的是,上一批2萬斤玉米不到一個月就銷售一空,這一批玉米還未成熟,網絡直播機構要不到貨,責備符晗搞“饑餓營銷”。符晗無奈道出其中緣由,得到的答復是:“只要品質過關,不是先鋒村產的也要。”
迫不得已,符晗只好到處發廣告、全區找貨源。幸好昌元街道、盤龍鎮等鎮街產的部分玉米口感達標,才讓其有了喘息的機會。
玉米基地產的玉米銷路好,先鋒村黨總支書記張強心里樂開了花。他算了一筆精細賬:500畝玉米預計能收50萬斤嫩玉米,拋開成本,村集體和農戶保守估計能掙20萬元。
“種玉米能掙錢”的消息傳開,村民們趕緊跑來詢問擴大種植規模的事,榮隆鎮先鋒村便民服務中心被踏破了門檻。
“有錢大家一起掙,我們明年要將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張強信心滿滿地說。
在玉米漸次收獲后,玉米基地還打算“錯時”種植蔬菜,依然要搭乘直播帶貨“快車”,賣向全國各地。
記者手記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才靠譜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榮隆鎮認準一個“專”字,聚力把“玉米”這個特色產業做深做透,在先鋒村初步打造出了500畝玉米種植基地,跑出了鄉村產業振興“加速度”。
玉米種植基地種出的玉米銷路好、價格高,不僅僅得益于該鎮玉米制種基地培育出的好種子,更得益于專業化的營銷企業賦能。正如重慶味來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符晗所說:“我們懂得市場要什么,更懂得賣給誰才能賣得上價!”
把準市場“脈搏”,玉米種植基地搭上了網絡直播帶貨的“順風車”,完全采用“訂單化”模式,實現了“市場需要什么,我種什么”,也通過有秩序的“錯時”種植方式,始終保持著求大于供的狀態。
把先鋒村玉米種植基地的成功,歸結于營銷做得好,倒不如說是“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更為準確。在該基地發展中,農戶只管種植和收獲,村黨總支只負責統籌資源要素,“賣給誰、怎么賣”全部交給營銷企業。整個過程中,榮隆鎮黨委政府只做了一件事——招引一家可靠的企業。
對于基層黨委政府而言,各類事務繁多、精力有限,倒不如當好會定方向、善于把關的“甩手掌柜”,將有限的財力、人力、物力投入到“保駕護航”上,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給“專業的人”更大的施展空間。
(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飛龍 通訊員 羅雙琪)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