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新聞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文杰 通訊員 楊 霄)“夫妻倆勤勞肯干,一直都是大家的好榜樣。”
“鄰里誰家有個啥事,他們都會搭一把手,是個熱心腸。”
…………
在吳家鎮十烈社區7組,一提起彭作模和賴華翠夫妻倆,親戚、鄰居都連連點贊。
小院干凈整潔,屋內樸素雅致,三口之家和睦融洽,結婚30年來,彭作模和賴華翠把與人為善、互助友愛的品質,作為精神財富傳給子女,也溫暖了鄉鄰。
彭作模與妻子擇菜
“老彭可是幫了我大忙。”鄰居黃永秀提起彭作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來,上個月的一天早晨,黃永秀像往常一樣起床,準備到地里干活,卻發現一向早起的妻子仍在床上一動不動。“不管我怎么大聲喊,妻子一點反應也沒有,可把我急壞了。”
正當黃永秀不知所措的時候,路過的彭作模聽到黃永秀的呼喊聲,急忙喊上妻子,一起上前詢問。看到屋內的情況,彭作模立馬掏出手機撥打急救電話,不到10分鐘,該鎮中心醫院便把急救車開進了社區。
由于路況原因,急救車只能停在離黃永秀家約100米遠的地方,彭作模妻子趕緊找了幾個鄰居,一起過來搭把手。
在夫妻二人的組織下,病人迅速被轉移到救護車,黃永秀握著彭作模的手連聲感謝:“今天多虧你們搭把手,忙上忙下,救了我們一個家。”
在彭作模看來,人在社會上應該講理,更應該講愛。對他而言,付出是一種責任,付出更是一種快樂。
除了是十烈社區遠近聞名的熱心腸,彭作模還是當地響當當的致富帶頭人。
2015年,他和妻子自發帶頭承包土地30畝,發展龍蝦和生態魚水產養殖。期間,夫妻倆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水產養殖技術培訓,購買水產養殖技術方面的書籍自學。
夫妻倆捕蝦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的學習和摸索,彭作模和妻子從“門外漢”,搖身成了水產養殖“土專家”,在養殖的第二年,就獲利近7萬元。
周圍鄉親看到“甜頭”,也紛紛加入到水產養殖的隊伍中。只要在養殖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大家都紛紛前來請教,夫妻倆也都傾囊相授。
說到這一點,同一社區的王國亮便深有體會。
王國亮回憶到,剛養殖龍蝦那段時間,由于技術不成熟,導致養殖的近2畝龍蝦得了軟殼病,如果不及時挽救,一切的“辛苦”都將付之一炬。
彭作模得知后,立馬來到王國亮的養殖場,仔細查看龍蝦狀態以及養殖情況,并找到病癥,及時止損。
如今,在彭作模夫妻倆的帶領下,該社區7組大部分居民都走上了水產養殖致富之路,每戶年均可增收3000—5000元。
“老彭,明年我們還是跟著你們一起干喔,有你倆在,我們就有方向、有信心。”采訪期間,有居民上門找彭作模商量明年養殖事宜,彭作模和妻子一一回答居民提問,大家暢談未來發展,現場一片和樂融融。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