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這里,白天可見各具特色的農房依山錯落而建,生動的卡通圖畫作躍上民居外墻,干凈的小院里,三角梅盡情地舒展粉紅色的花朵;到了夜晚,一個個被燈帶勾勒出的露營帳篷,像天上明亮的星星,散落于民宿外的草坪上,三三兩兩的人們圍坐其中,或燒烤或閑聊……
不同時間、不同風景,而這樣特色鮮明的美景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河包鎮經堂村。
經堂村一隅
張家鋪小院
“好風景帶來了好‘錢景’。依托宜人的鄉村環境,我將農房改造成特色民宿,今年上半年就收入30萬元。”經堂村瓦米溝小院民宿經營者雷永建感嘆道,是人居環境整治讓經堂村面貌煥然一新,更為當地老百姓帶去了商機。
從“臟亂差”變成如今的“潔凈美”,改變從何而來?
今年以來,針對各個村社不同的環境問題,河包鎮組織干部、村民代表先后到銅梁、大足、梁平以及周邊鎮街,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專題調研,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并結合本地村民建房習俗,總結出“建房要按規劃、綠化要栽喬木、院壩要建圍欄、房屋要用塑瓦、柴棚雞棚要整合、花臺設置要合理、公共區域要適用”的建設方案。
方案有了,如何推動?
河包鎮采取“先建一批、帶動一批”的方式,即通過黨員、鎮人大代表帶頭將自籌資金交給村委會,率先啟動建設,以良好的整治效果帶動小院整體整治提升。
“方案發出的第一時間我就報名了,出資9965元。”黃檀村張家鋪小院村干部李佩倫成為第一批“自籌+政府補助”啟動環境整治的代表。
整治開始后,李佩倫家悄然發生變化——屋頂裝上了琉璃瓦、雞棚變成了花臺、泥濘小道變成了干凈的水泥路、雜草叢生的荒地成了干凈的院壩……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也潛移默化地調動了村民們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該村41戶村民通過“自籌+政府補助”的形式,加入環境整治。
“現在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從“要我做”到“我要做”,作為環境整治中的“轉變者”,張家鋪小院村民田剛豐感受頗深,“以前覺得環境治理和自己沒多大關系,現在真正參與其中才發現,好的環境能讓人心情舒暢,生活更宜居,還能獲得積分。”
田剛豐口中的積分評比,是河包鎮激發村民主動參與環境整治的又一舉措。
該鎮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標任務,按照三分建七分管原則,實施“院長管理、積分評比、村民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按12戶至20戶劃定47個示范院落,以“1+N”黨員聯戶責任制為依托,選派29名基層黨員、人大代表作為小院院長,并圍繞人居環境、村規民約、鄉風文明等內容,制定正面評比清單指標25項、負面評比清單指標18項,通過開展積分“賽馬比拼”,把環境整治從“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通過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全面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該鎮已建成積分院落97個,直接帶動1470余戶村民受益。
如今的河包鎮,“人人自覺、戶戶參與、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圍正逐漸形成,“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環境成為最美底色。
(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文杰 通訊員 張舉成)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