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琪金·榮昌豬資源保護場
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
葛良鵬聚力科研攻關
可愛的榮昌豬
巴渝風帆勁,棠城日日新。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新時代新征程新榮昌建設起步之年,第十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盛大啟幕。
作為獲原農業部批準,由中國農學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聯合主辦的全國畜牧科技領域最高規格的交流活動,中國畜牧科技論壇在榮昌已成功舉辦九屆。
盛景見證非凡,奮斗續寫華章。自2004年首屆論壇舉辦,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區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遵循,緊扣黨中央決策和市委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釋放論壇效應、拓展論壇成果,有力推動全區畜牧業達到歷史新高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交出了一份厚重而堅實的時代答卷。
◆時間鐫刻堅實的步伐:
回首過往,一個自信從容、生機勃發的榮昌正迎面走來。論壇推開“開放包容”的一扇窗,讓昔日渝西邊陲,成為成渝更高水平開放“新坐標”——
2021年10月,一輛載有20萬頭份山羊痘活疫苗的冷藏車,駛離榮昌高新區板橋工業園,運往老撾首都萬象。
當疫苗抵達老撾,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伏剛和200多名員工就激動不已:“沒有論壇,我們很難與國際接軌。”
越開放,越發展;越發展,越需要進一步開放。“從榮昌走向世界”,是在榮企業共同的心聲。
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于開放中尋出路、闖新路,論壇成為榮昌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一扇窗。
看,論壇之上,各色面孔;聽,論壇期間,多樣語言。隨著美國、加拿大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畜牧獸醫界學者、專家、企業界人士紛至沓來,榮昌搭建起了暢聯內外的大平臺。
在一屆又一屆論壇舉辦過程中,四海賓朋深切感知到了棠城兒女興畜牧、強畜牧的萬丈豪情,深切體會到了榮昌大地畜牧產業迸發出的萬千氣象。
堅定開放辦論壇,讓榮昌更加自信。這里不僅有世界八大、中國三大優良地方豬種之首、品牌價值位居全國地方豬榜首的榮昌豬,更擁有“中國畜牧科技城”“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核心區”等一系列國家級金字招牌。
堅定開放辦論壇,讓榮昌機遇無限。從首屆論壇的協議總金額10.98億元,到第九屆論壇的協議投資總金額218.8億元,一個畜牧產業強力“磁場”逐步形成,一大批優質企業項目在榮昌高新區加速匯集。
積于跬步,奮楫篤行。2018年2月28日,國務院正式發文,全國首個以農牧為特色的國家高新區花落榮昌。面對這一豐碩成果,區委、區政府明確表示:“這是一座沒有圍墻、沒有邊界的園區!”
無圍墻,有溫度;無邊界,有動能。持續擴大開放,激活了產業發展的澎湃春潮。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東風,榮昌正從渝西邊陲蛻變為成渝腹地、開放前沿,不斷推動消費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和農牧高新“1+3+1”現代產業集群向2000億元邁進。
◆時代吹響嘹亮的號角:
回首過往,一個底色鮮明、蓬勃發展的榮昌正昂首挺進。論壇激活“綠色發展”的強引擎,不斷提升“兩山論”的實踐引領力,鋪展出生態文明“新畫卷”——
吃食堂、住樓房、有保健、能洗澡……在琪金·榮昌豬資源保護場,膘肥體壯的榮昌豬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豬場內,生物資產監測、精準飼喂、立體環境監控、全域生物安全智能化監控與預警等智能化設施一應俱全。智慧化養殖模式的“精心呵護”,讓“榮昌豬”有了安全的“芯片”基地,也使得琪金·榮昌豬資源保護場成功上榜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名單。
時代更迭、歲月變遷,榮昌豬1000多年以來的傳統養殖方式,正被規模化、綠色化、循環化的養豬模式取代。
綠色是新時代發展最鮮明、最亮麗的底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畜牧業綠色發展之路如何行進?翻看歷屆論壇的主題報告,“農牧高新”“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智慧畜牧”“大數據及未來牧場”等高頻詞匯分外耀眼。
踐行“兩山論”、護好“棠城綠”,榮昌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找方向,向論壇要活力,集百家之長、匯靈思之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用集約的辦法提升農牧業效益、抓工業的辦法抓畜牧業,推動現代畜牧業“接二連三”,形成科研、育種、養殖、加工、市場、大數據等全產業鏈。
隨之而來的是全國最大的生豬現貨電子交易市場落地。從“白毛豬兒家家有”到如今“買豬賣豬不見豬”,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交易市場已累計實現生豬掛單量5億頭、交易量8000萬頭、交易額1000億元,建成省市縣市場近100家,服務客戶18萬戶,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生豬交易日峰值占全國生豬流通量的15%以上,基本實現了生豬及豬肉制品“買全國、賣全國”。
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2019年4月,榮昌獲批國家級(重慶)生豬大數據中心,成為全國首個、目前唯一的畜牧類單品種大數據平臺。該中心聚焦生豬大數據技術創新,整合各類優質創新資源,釋放生豬數字技術對生豬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為“生豬經濟賦能”增添了新動能。
任時代風云變幻,榮昌畜牧業在“變”與“不變”中成長:變的是從“單一”走向“多元”,迸發出產業發展無限可能;不變的是綠色發展的初心,對高質量發展的探索。
◆歷史見證壯闊的行進:
回首過往,一個敢為人先、砥礪奮進的榮昌正浩蕩進軍。論壇成為“開拓創新”的催化劑,推動高端人才加速匯聚、科研平臺加速構建,構筑起全國畜牧科技“新高地”——
2020年2月4日凌晨4時46分,8只人源抗體小鼠在警車護送下,晝夜兼程21小時、行程2000公里,從榮昌順利抵達南京,用于開展動物實驗,為研究新冠肺炎應急抗體藥物提供快速篩選。
疫情防控最緊要的關頭,市畜牧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葛良鵬博士及其科研團隊,結合多年研究成果,集中優勢單位、優勢專家一起協同攻關,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阻擊戰、總體戰提供了堅實科技支撐。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以論壇為契機,榮昌廣撒“英雄帖”,向世人展示求賢若渴的姿態,不斷提高人才發展環境區域影響力和標識度,著力構筑“近者悅、遠者來”的引才用才格局。
誠意至極,一呼百應。國內20余位院士和國內外12000余名尖端人才、有識之士集聚榮昌,論創新之道、傳科技之經、送發展之寶。
思想在碰撞中升華,共識在交流中形成。隨著一大批國內外前沿學術、科研成果匯聚,榮昌智慧之樹愈發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良禽擇木而棲。榮昌完善的“政策鏈”“培育鏈”“平臺鏈”“服務鏈”,也因論壇效應不斷拓展,對畜牧人才的感召力持續增強。
目前,全區有畜牧科技和創新創業人才2萬余人,靶向柔性引進院士8人、市外專家61人,引進培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等拔尖人才100余人、創新團隊17個,是國內畜牧科技人才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向創新要動能、向人才要活力,我區成功獲批“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建成農業部養豬科學重點實驗室等15個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先后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40余項。
2021年3月,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經科技部批復正式落戶榮昌,成為全國農業領域唯一、重慶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畜科城、繁榮昌盛地”成為榮昌最鮮明的發展特質和最生動的城市畫像。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于回首中審視,欣喜的是論壇催生出“四大”國家級平臺,有力推動國家畜牧科技城寫入黨中央、國務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一城多園”,也讓榮昌成為全國畜牧漁業工作會議的舉辦地。
在前路里展望,隨著論壇效應加速釋放,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必將碩果累累,“全國畜牧看榮昌”品牌必將更加響亮。
(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飛龍)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