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天蒙蒙亮,在銅鼓鎮萬福橋社區榮昌區高山養雞專業合作社的雞苗育雛場里,4萬余只體格健壯的雞仔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合作社負責人鄧榮芬一早來到雞棚,仔細檢查雞苗的健康狀況。
鄧榮芬查看雞苗健康狀況
“每天起床洗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檢查雞棚的溫度、濕度以及雞苗的健康狀況。”看著活力四射、精神抖擻的小雞仔,鄧榮芬滿臉笑容,“如今雞舍里都是20天左右的雞苗,存欄量4萬余只,再喂養50多天就可以對外銷售了。”
2002年,鄧榮芬與丈夫康欽林萌生了培育雞苗的想法。說干就干,夫妻倆在選購雞苗品種、飼料投喂、防疫管理等方面開始慢慢探索。
“第一批共伺養了3000余只小雞,經過細心喂養,出手后,稍有收獲,這也讓我產生了擴大養殖規模的想法。”鄧榮芬笑著說。第二年,她和丈夫又養了2000余只雞苗,純利潤近3萬元。挖到第一桶金的鄧榮芬對未來充滿信心。
然而好景不長,2004年,由于缺乏科學的飼養技術,加上養殖設備和環境控制設施簡陋等原因,鄧榮芬的雞苗養到最后只剩下1000余只。
“看到死掉的小雞,心里很不是滋味。”現在回想起來,鄧榮芬心里還隱隱作痛。然而,這次失敗非但沒有讓她打退堂鼓,反而激起了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經過不斷摸索,認真總結經驗,鄧榮芬意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吃了不懂技術的虧。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好學的鄧榮芬為了弄懂雞苗生病的原因,主動向市畜牧科學院技術專家學習雞苗疫苗接種、雞舍溫濕度控制、消毒等實用技術,并嚴格按照所學的知識,定期為雛雞進行疾病防疫。此外,她還通過購買養殖專業書籍、請教養殖能手、參加養殖技術培訓班、外出考察養殖行情等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養殖技術。
就這樣,第三批雞苗在她和丈夫的悉心照料下,實現純利潤4萬余元,這也讓鄧榮芬堅定了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實現專業化管理的決心。
2007年,鄧榮芬和丈夫成立榮昌區高山養雞專業合作社,建設養殖基地。
貸款、流轉土地、建廠房、買設備、建設育雛室……每個環節鄧榮芬都親力親為。剛開始,為了更好地照看雞苗,夫妻倆還住進雞場的毛坯房。“當時條件雖然辛苦,但我們樂在其中。每天看到小雞們活蹦亂跳的,心里就覺得特別踏實、滿足。”鄧榮芬笑著說。
如今,隨著養殖技術和生產設備的逐步升級,鄧榮芬養雞場的效益也逐步顯現。由于雛雞品質過硬、成活率高,吸引了大批云南、貴州、四川以及湖南、湖北等地的客戶前來選購。鄧榮芬的養殖信心也越來越足,雞場由當初的占地不足1畝地的小雞舍變成了現在占地20余畝能容納3個大棚、1個飼料加工間的大雞場,年銷售雞苗量達40余萬只,年銷售額600余萬元。
帶頭致富不忘鄉鄰。近年來,鄧榮芬不僅聘請了20余名當地群眾到養雞場務工,增加村民收入,還免費為其他農戶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帶動更多養殖戶致富。
“我們計劃引進一批先進的管理設備,進一步提升雞苗品質和產量,在帶動周邊養殖戶增收的同時,走出一條品牌化發展道路。”提起未來,鄧榮芬信心滿滿。
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麗丹 通訊員 李 楊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