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解現場
去年6月,榮昌、內江兩地稅務部門聯合成立了川渝首個“楓橋式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如今該調解室已運行近一年,兩地稅務部門通過積極探索跨區域稅費調解治理模式,加強納稅人、繳費人權益性保護,有效化解跨區域稅費矛盾糾紛8件,有效調解滿意率達100%。
“一站式”紓困解難題
去年11月,內江隆昌某商貿公司的法人代表廖某來到隆昌辦稅服務廳,反映有人盜用其身份信息在榮昌注冊了一家公司,該公司是榮昌區稅務局管轄的非正常戶,納稅信用等級為D級且被稅務機關監管,導致其在隆昌的企業因關聯判D變為風險納稅人,無法正常辦理業務,他很是著急。
內江隆昌“楓橋式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的調解員在了解情況后,立即與榮昌的調解員取得聯系,共同開展調解工作。
雙方調解員對納稅人提出的關聯判D等相關政策進行解釋,并積極聯合區市場監管局對企業開辦和工商登記進行核查,按照規定予以撤銷設立登記,解除了廖某與榮昌公司法人代表的關聯關系,解除隆昌商貿公司風險納稅人狀態并予以納稅信用修復。
“真是太感謝了,事情順利得到解決,終于安心了。”公司的納稅信用得以修復,又能正常辦理稅費業務后,廖某對聯合調解室“一站式”便捷服務連連點贊。
據悉,聯合調解室運行以來,榮昌、內江兩地稅務部門加強協作,把貫徹新時代“楓橋經驗”與“稅費精細服務”有機結合,以“管理有區域 服務無界限”為宗旨,打通跨區域涉稅問題本地解決通道,為川渝跨區域企業、關聯企業提供了家門口的雙邊調解服務,讓矛盾爭議實現“一站式”化解。
“信息化”溝通響應快
“不到1小時就為我們完成了申報,也不用來回跑,確實高效便民。”日前,重慶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在“楓橋式稅費爭議聯合調解室”的幫助下,正確、準時完成企業所得稅申報后,高興地說。
原來,去年10月,該公司在電子稅務局申報3季度企業所得稅時,發現“本年特定業務預繳(征)所得稅額”欄次金額少于公司當期實際預繳金額,嘗試多次均無法修改相關數據,不能完成當期企業所得稅申報。10月征期最后一天,該納稅人來到榮昌區辦稅服務廳前臺,希望前臺能更正后完成申報。
前臺工作人員通過系統查詢與納稅人核對明細后發現,該企業有兩筆在內江的預繳稅款未在預繳明細中體現。為避免納稅人兩頭跑,榮昌、內江兩地稅務部門加強數據內部溝通,由內江調解員在系統里核實預繳情況,直接與榮昌的調解員對接,兩地稅務人員聯合處理,不到1個小時就順利完成了申報。
用“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讓稅費爭議解決更加便民,是榮昌、內江兩地稅務部門打通訴求響應信息化渠道工作的一個切面。目前,兩地稅務部門已開通熱線和線上咨詢服務雙通道,全流程、全鏈條、全天候收集納稅人、繳費人訴求和建議,確保稅費爭議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解決,截至目前,兩地共同受理爭議咨詢166人次。
接下來,榮昌、內江兩地稅務部門將繼續發揮聯動優勢,形成化解合力,不斷推動稅費服務精細化,及時解決納稅人、繳費人的“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增強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文杰 通訊員 文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