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十個扎實
扎實推進產業升級
●工業增加值實現337.02億元、增長2.8%
●進出口總額實現21.5億元、增長60%,增速全市第一
●數字經濟規模達到98億元、增長17.64%
扎實推進科技創新
●高標準建設國家畜牧科技城
●新培育市級科技型企業230家
●全社會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2%
扎實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
●川渝生豬產能指數納入中國生豬產業指數體系
●渝自雅鐵路納入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設立川渝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綠色通道
扎實推進城市提升
●“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獲批
●11個城市公園建成開園
●整治違法建筑8.3萬平方米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建成高標準農田9.14萬畝
●制定發布榮昌豬系列地方標準
●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營收4761萬元,直接受益農戶3萬余戶
●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62公里
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突破千億大關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68項改革舉措全部完成
●新增市場主體8928戶
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
●空氣優良天數297天
●改造雨污管網63.31公里
●新增營造林3000畝
扎實推進民生改善
●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495.5萬元
●3所公辦幼兒園竣工投用
●舉辦各類體育賽事178場次
扎實推進安全穩定
●用最短時間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
●嚴格落實“十五條硬措施”及66項重點任務
●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95%以上
扎實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推進“一網通辦”
●規范性文件備案合法合規率、行政復議案件限期辦結率均達到100%
●堅持工程建設項目最低價中標原則,118個工程類項目節約資金13.05億元
“成績來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區上下勠力同心、苦干實干!”
2023年 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1.5%
●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8.5% ●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單位GDP能耗下降達到市級要求
2023年
十個全力
一、全力擴內需穩增長,筑牢高質量發展支撐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全面推動經濟企穩恢復提振。
1.擴大有效投資
●實施“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
●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85個
2.促進消費恢復
●優化消費供給
●加快發展電子商務
●新建黃金坡智慧農貿市場
3.大力招商引資
●實施“招商引資突破”專項行動
●加快引育一批研發設計等專業服務機構
●全年簽約市外項目正式合同額620億元以上
4.壯大市場主體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家以上
●實施“大手牽小手”計劃
二、全力壯大現代產業集群,塑造高質量發展優勢
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加快建設工業大區、制造業強區。
1.大抓先進制造業
●壯大“1+3+1”產業集群
●建好輕紡消費品等5個市級特色產業園
●工業總產值突破1300億元
2.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60個
●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以上
3.加快服務業提質擴容
●打造雙城經濟圈重要商貿物流樞紐節點
●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35家以上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以上
4.加速百強國家高新區建設
●編制完成高新區50平方公里詳細規劃
●建設標準廠房35.7萬平方米
三、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培育高質量發展動能
實施“科技創新提質”專項行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1.建強用好創新平臺
●高標準建設國家畜牧科技城
●加快建設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等
●新增創新平臺15個以上
2.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
●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市級科技型企業140家以上
●大力發展研究院經濟
3.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600名以上
●建成環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創業生態圈
●辦好第十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
四、全力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既辦好自己的事情,又抓好合作的事情,爭當“橋頭堡”排頭兵。
1.提升重大平臺能級
●建好內榮農高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
●編制年度合作重大項目儲備庫
2.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提速雙昌產業大道等4個川渝重大合作項目建設
●開工建設榮昌環線高速等項目
3.深化重點領域合作
●提升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能力
●推進川南渝西教育共同體建設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五、全力提升城市能級,建強高質量發展載體
實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動,爭創全國文明城區、市級生態園林城市。
1.優化空間布局
●編制主城區控規等專項規劃
●深入推進交通緩堵促暢五年行動
2.完善城市功能
●開工龍湖榮昌天街,投用虹橋客運樞紐站
●深入推進安置小區品質提升五年行動
3.提升管理水平
●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巡查
●提質街頭綠地11.7萬平方米,實施城區路面整治4萬平方米
●建成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六、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1.提升現代農業質效
●加快建設黃桷灘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奇湖糧油產業園等
●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萬畝
●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2.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啟動實施瀨溪河生態廊道工程
●啟動“榮昌水網”建設
●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50公里
●建設美麗宜居村70個、特色精品村10個
3.加快城鄉融合發展
●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實施榮昌陶農文旅融合示范項目
●發展城郊經濟
●促進“三社”融合創新發展
七、全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1.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實施“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專項行動
●落實落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20條政策措施
●深入開展“百名干部進企業”“助企紓困領導干部大走訪”
2.做大做強國資國企
●實施國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動
●推進國企實體化運作
●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3.深化財稅金融改革
●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
●推進“融易貸”“信易貸”等金融創新服務
●加強金融監管,優化債務結構
八、全力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創建市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1.狠抓環境污染防治
●強化“四控兩增”措施
●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確保國考市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開工鎮街污水收集處理“廠網一體”PPP項目
●改造城鎮雨污管網30公里
3.推動綠色轉型發展
●新增市級能效領跑者企業、綠色工業示范企業、節水型企業6家以上
●打造綠色建筑產業園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1.強化就業優先導向
●加大就業創業政策支持力度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2.提升社會保障質量
●全民基本醫保、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成功創建市級雙擁模范城
●建成投用公租房393套
3.加快建設教育強區
●持續鞏固“雙減”成果
●加快智慧教育綜合管理平臺建設
4.推進健康榮昌建設
●穩妥有序推進“乙類乙管”
●推動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
●提速雙河、安富等6個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
5.繁榮發展文體事業
●爭創榮昌陶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舉辦馬拉松、全民健身跑等各類體育賽事活動160場次
●創建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
十、全力守好安全穩定底線,維護高質量發展大局
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主動仗。
1.守牢安全生產防線
●落實“十五條”硬措施
●深化道路交通等9個行業領域專項整治
●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提升應急處突能力
●建立健全“1+1+7+14”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投用“119”消防指揮中心
●實施防災減災基礎工程
3.全力維護社會安全
●加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
●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
●加強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監管
繼續辦好 十件重點民生實事
教育品質提升工程
城市公園建設工程
文體惠民工程
“一老一小”保障工程
特殊人群關愛行動
反詐專項行動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農村人居環境提質
便民出行
數字惠民
(融媒體中心記者 蔣海粒)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