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所需,必有所為。
自我區疫情殲滅戰打響以來,有一股力量從四面八方匯聚起來——黨員干部、醫務人員、退役軍人、普通群眾,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齊心協力筑起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交出一張張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優異答卷。
退役軍人沖鋒在前
“黃大爺,您好!我們是小區的志愿者,給您送藥過來了。”“感謝,辛苦了。”
11月22日下午,在榮峰河公租房小區,志愿者賀學再忙著為小區老年人配送藥物、蔬菜等物資。
為黃大爺送完藥物返回小區卡點的路上,賀學再看見有部分居民下樓散步,便當起了“小喇叭”勸導員,耐心勸導大家自覺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非必要不外出。
隨后,賀學再回到卡點清點物資,準備開啟新一輪的“快遞員”工作。
賀學再是一名退役軍人,在家休假的他,就地轉為志愿者,積極參與小區志愿活動。
“脫下了軍裝、脫不下軍人的擔當,保護好家園,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賀學再說。
在天正·錦泰園小區,退役軍人李君強同樣積極參與了抗疫志愿服務活動。
協助醫護人員做好核酸檢測、耐心引導群眾有序排隊、詢問登記小區進出人員……每一件事他都認真仔細完成。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這是我們退伍時作出的承諾,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伍軍人,要不忘入黨初心、軍人使命,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李君強說。
他們的奮戰身影,只是我區退役軍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縮影。自《致全區退役軍人的倡議書》發布以來,全區500余名退役軍人積極響應號召,奔忙于卡點執勤、協助核酸檢測、社區巡邏、防疫知識宣傳等工作,處處展現著榮昌退役軍人的“硬核”力量。
黨員干部率先垂范
“廣電家屬院的居民們,下樓做核酸了……”
11月25日早上7點,黨員志愿者鄒昌偉、劉友才身穿“紅馬甲”,穿梭于廣電家屬院小區的各樓棟之間,開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務工作。
廣電家屬院小區是老舊小區,防控壓力大。自榮昌城區實施社會面臨時管控后,居住在小區里的5名黨員就自發組成志愿先鋒隊,開展防疫知識宣傳,并承擔小區核酸采樣維護秩序、信息錄入等工作。
黨員們的率先垂范,帶動起其他居民一起加入,該小區的志愿先鋒隊也由最初的5人發展到13人,大家一起積極參與到服務工作中,共同守護社區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成為一道靚麗的“志愿紅”。
醫務人員送暖解困
“麻煩您去我家看看,剛才接到我媽媽的電話,說她吐血了,我們家人都在外地……”11月21日早上8點,昌元街道玉屏社區拓新上河城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接到住戶李孟英發來的一條求助消息。
接到消息后,工作人員陳思思一邊撥打120,一邊往李孟英家中趕去。正在小區做志愿者的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陳靜得知消息后,也一起主動前往查看情況。
“劉婆婆,我是醫生,根據你的情況,可能是牙齦出血或支氣管炎擴展出血。不要擔心,我們馬上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陳靜一邊為老人檢查身體,一邊安撫老人的情緒。不一會兒,救護車趕到,老人被送往區中醫院。經檢查,確認劉婆婆因牙齦腫痛導致出血,身體并無大礙。老人家屬得知消息后,連連表示感謝。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是我應該做的事。”陳靜表示,只要群眾健康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
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麗丹 王新蓮 張澤美 通訊員 尹 莎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