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娥通過鼓勵孩子參與勞動緩解情緒。受訪人供圖
“李老師,我和兒子之間因為‘玩手機’發生了矛盾,這次很嚴重,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近日,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初二3班班主任李娥收到了一位家長的求助信。
開展網課以來,李娥細心地發現,一旦處理不好,24小時全天相處很容易讓青春期孩子和家長關系緊張。
究竟應該如何同孩子好好說話呢?從教10年,同時也是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碩士二級心理咨詢師的李娥在班上開設起了“娥姐心語小屋”。學生和家長通過寫信的方式咨詢,在李娥的幫助下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李娥正在組織學生進行線上交流活動。受訪人供圖
“孩子玩手機不學習,我該怎么辦?”
“孩子在家‘見縫插針’玩手機,家長好好說沒反應,繼續說孩子嫌啰嗦,再念叨孩子就沒了好臉色……”李娥說,這是學校上網課以來,家長們經常向她“吐槽”的問題。
對此,家長張曉慶深有感觸。就在最近,她就為“玩手機”的問題和兒子大吵了一架。“我沒控制住情緒,也不知道怎么忍。”張曉慶感嘆,好在李娥開設的“娥姐心語小屋”給了她解決問題的希望。
“說是唯一的希望都不夸張。”張曉慶說,她第一時間把問題反饋給了李娥,學習了控制情緒的“暫停法”,并聽取建議用寫信的方式與兒子“交心”。令人欣喜的是,兒子在當晚就給她發來了道歉短信。“這是兒子進入青春期以來第一次跟我推心置腹地交談,‘娥姐心語小屋’實實在在地幫我們家長解決了教育問題。”
王益之是李娥的學生,她對父母的“碎碎念”很頭疼。“比如我在網課時做練習,只要父母看我走神一會兒,就會不停地提醒我,慢慢的我也會很煩。” 王益之說,李娥知道后不僅疏導她要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像個大人一樣”思考問題,也和她的父母進行了溝通。此后,她發現父母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她對父母的建議也更能接受了。
家長要學會“看得慣” 溝通方式要溫柔而堅定
李娥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居家上網課以來,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就把學生居家學習的心理健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學校心理輔導室第一時間將心理輔導工作轉移到線上,為全校師生及家長搜集并提供了各種正規心理援助熱線聯系方式。心理老師們每周會為班主任準備針對疫情期間的心理班會資料。
與此同時,學校也一貫提倡把班主任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守護人,學校不僅圍繞“德智體美勞”五育教育下發了疏導情緒的課程資料和計劃,也要求每位老師根據本班情況開設疏導情緒的渠道,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解決親子溝通難題。
李娥作為辦主任,第一時間響應了學校號召,根據本班情況開設了“娥姐心語小屋”。
李娥說,她會讓學生們在每天的某個時段把焦慮、緊張甚至開心都寫下來并發回給她,每個反饋她都會認真給出建議,以此來呵護學生們的居家心理健康。
李娥也會不定時組織線上親子運動疏導情緒。受訪人供圖
此外,“娥姐心語小屋”也面向家長。為了加強家長的參與度,李娥會不定期策劃親子觀影、親子自畫像、親子運動等活動,幫助家長與孩子相處。
“娥姐心語小屋”開設以來,家長和學生們都反饋過親子溝通困難的問題。對此,李娥建議家長們,首先要學會“看得慣”。“孩子們無論是在學校上課還是上網課都會走神,一節課45分鐘的精神高度集中是非常困難的,家長們要學會抓大放小。”李娥說,如果因孩子不愿意接受、不配合家長們的觀念而產生矛盾,家長要溫柔而堅定的亮明態度。
“比如,堅定‘學習’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要用‘溫柔’的方式提醒孩子。”李娥提醒,如果家長一旦以強硬的態度“命令”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就會出現“權力之爭”的心理現象,只會記得“我媽媽又吼我了”,而不是“我媽媽說得對不對”。
最后,李娥提醒家長,和孩子發生沖突時,在吵架的那一刻就必須停下來。“這就叫‘暫停法’,洗個臉也好,聽首歌也好。再問自己,剛才發生什么,我說了什么,我想得到的是什么,我剛才的方式對不對?”李娥說,最后父親與青春期的兒子“像男人一樣溝通”也非常重要,母親的適當退出,也很有必要。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