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一線進行現場研判

流調人員打電話核實信息
他們是切斷傳染途徑的“特種部隊”,他們像“偵察兵”一樣,用專業知識追蹤、調查一切與傳染源有關的信息。連日來,區公安局、區衛生健康委、區大數據發展局等部門共抽調80余名專業人員,組成區流行病學調查隊伍。他們聞令而動,服從指揮,全力以赴投入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實戰中踐行初心使命。
“喂,您好!我們是區流行病學調查隊的工作人員,請問您從哪里來?去過哪里?接觸過什么人?”11月18日晚上7點,在區疾控中心辦公室,一張張辦公桌上擺滿了電話和電腦,流調人員一邊忙著打電話聯系密切接觸者,一邊用紙筆、電腦飛速記錄信息。
在旁邊,還有數位流調人員一起分析、研判收集的信息,摸清確診病例、密接調查對象的活動軌跡、人員接觸情況和活動場所。
記者注意到,一些流調人員辦公桌旁還擺放了洗漱用品和折疊床。
“前天熬了一個通宵,昨天就在這張小床上休息了三小時,今天又打了一天的電話,手機早就沒電了,只能一邊充電,一邊撥打。”流調人員顏素的聲音有些嘶啞,跟記者說完話后,又忙著投入到流調工作中去了。
流調是指流行病學調查,主要內容在于捋清傳播鏈條:是誰傳給患者,患者又將病毒傳染給了誰,存在哪些危險環節。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流調隊員順藤摸瓜、抽絲剝繭,層層撥開迷霧。這樣的過程,每天都在上演。
“電話流調其實僅僅是流調的一種形式。”區流行病學調查隊負責人介紹,除了電話,還可以通過面對面、現場調查、視頻循證等多種手段,確認被調查者的行程軌跡,研判其可能感染的來源、被感染的風險人群、被污染的場所和環境,從而達到控制疫情蔓延的目的。
該負責人表示,電話流調無法直觀展現陽性病例生活和工作的場景,特別是在公共區域如何對重點人群進行判定,這就需要流調人員深入一線,進行現場研判和數據調取。
為真實感受流調工作,記者跟隨流調人員來到臨時管控區域。
“請問昨天你們是不是給王華(化名)送過外賣?具體幾點鐘?送完飯后還去了哪里?接觸過什么人?”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一到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開展現場摸排,調取“密切接觸者”行動軌跡數據,努力繪制阻擊“地圖”,助力準確溯源、快速處置。
在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走訪后,大家終于回到辦公室,簡單吃點泡面、面包后,又開始錄入相關信息。不知不覺,已是晚上11點,但流調辦公室仍燈火通明。
接到任務立即出發,餓了泡面充饑,累了靠在椅背上打個盹……這只是流調隊員們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為的是反應快一些,再快一些,為其他疫情防控環節爭取時間。
“流調隊員的工作沒有按部就班,只有突發和緊張,這段時期,我們24小時不間斷開展流調排查工作,每個人都在疲倦和亢奮的狀態中不停切換。”顏素表示,他們盼著能早日戰勝疫情,讓城市恢復以往的活力。
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新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