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持續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是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認識的重大飛躍,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明了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保護與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余村調研時就曾指出,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將這一理念作了進一步的深刻闡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
2021年,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明了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
2005年8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撰文指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自然物構成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人類在同自然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進一步指出,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不斷觸及自然生態的邊界和底線。要為自然守住安全邊界和底線,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闡明了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關系,揭示了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道理。
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并一以貫之堅持,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保護與發展、人與自然關系的深邃思考,對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問題的高瞻遠矚和堅持真理的崇高精神境界。
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既蘊含著發展理念的重大變革,又突出強調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底線要求。
我們要不斷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這一深刻內涵,自覺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所蘊含的重要思想觀點、重要思想方法和重大工作要求作為自然資源工作的根本遵循,堅定不移、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