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銀川(右一)查看魚苗生長情況
10月6日,盤龍鎮大成村養殖戶蘇銀川熟練地將魚飼料向塘里撒去,水里頓時像炸開了鍋,魚兒紛紛浮上水面搶食。
上陣父子兵。蘇銀川和父親一起經營蘇創家庭農場,由于養殖技術好,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土專家”。
蘇銀川說,父親擁有30年的養魚經驗,探索出一套白烏魚養殖技術,讓“小家”走上致富之路。受父親的影響,蘇銀川也干勁十足地走上了水產養殖的路。
“發展產業,光有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得有技術。”于是,蘇銀川一邊查閱相關書籍,一邊隔三差五請教鎮上的農技人員,還邀請西南大學教授到現場指導養魚技術……就這樣,蘇銀川漸漸掌握了過硬的養魚專業技術。
近兩年,蘇銀川瞄準市場行情,養殖鯽魚和花白鰱等魚類,養魚面積達40余畝,年營業額約15萬元。看到蘇創家庭農場收益頗豐,周邊養殖戶都紛紛向他“取經”。
說話間,蘇銀川電話響了。“記得勤換水、勤觀察,選擇適口餌料,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處理,我等會過來幫你看看。”原來是有村民請他過去“支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是蘇銀川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近年來,蘇銀川不僅把多年積累和掌握的魚病防治技術和養殖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周邊養殖戶,還為養殖戶提供“魚苗+魚飼料供應+水產品銷售”等服務,向養殖戶提供優質優惠的種苗,形成穩定的收購渠道,解決養殖戶后顧之憂。
在蘇銀川父子倆的帶領下,村民陳倫文、楊啟貴養起了烏魚,曹絡民養起了鯽魚和花白鰱……戶均年增收5到12萬元不等。
“接下來,我打算培育發展休閑漁業,實現從粗放到精養、從單一的養魚到提供垂釣、休閑觀光等綜合服務方式的轉變,挖掘生態魚養殖的產業鏈,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看著魚塘里歡快暢游的魚兒,站在塘邊的蘇銀川,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融媒體中心記者 廖國穎 通訊員 吳 昊)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