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卡丟失了,不必再回戶籍所在地掛失或補辦;進行不動產抵押登記,在居住地辦事大廳窗口就可辦理;租房提取住房公積金,川渝兩地均可全程網辦、代收代辦……聚焦群眾、企業辦事需求,我區精準發力,持續優化“川渝通辦”,讓兩地群眾、企業切實享受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同城化便利。
“不用特地回榮昌,在成都就能為孩子辦理登記榮昌戶口,真的太方便了!”近日,在成都工作的王先生在榮昌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在當地順利辦好了新生兒入戶,這讓他十分高興。
原來,王先生與妻子在成都工作多年,今年小孩出生后需要盡快購買新生兒社保,但因疫情因素再加上工作繁忙,夫妻倆實在不方便回榮昌老家辦理。后來,夫妻倆在戶籍所在地了解到,我區行政服務中心早已開設了“川渝通辦”綜合窗口,工作人員可免費進行代辦。而新生兒入戶這一事項,就是今年2月川渝兩地聯合印發的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中的一項。隨即,王先生致電工作人員,在其指導下,很快在成都為孩子辦理了榮昌戶口。
“川渝通辦”不僅極大方便了群眾辦事,也讓跨省找工作變得更簡單。
“雖然說起來我是家住四川省,工作在重慶,實際上距離近得很!”胡南是瀘州市瀘縣方洞鎮雨鋒村村民,今年2月,他通過榮昌區人力社保局開辦的跨區域專場招聘會,成功入職我區一企業。但凡有鄰居問工作的事,胡南總是喜滋滋的:“榮昌招工力度大、就業機會多,只要踏踏實實干,一個月至少能掙四、五千元。”
近年來,榮昌把“川渝通辦”事項落到實處,鼓勵涉及通辦事項的23個部門積極探索,將涵蓋創業、交通、就業、醫療、生育等群眾“身邊事”,由原來需要往返辦的事項實現了“一次辦”,原來需要兩地辦的事項實現了“就近辦”,原來需要人來辦的事情實現了“信息辦”。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讓越來越多四川人愿意就近留在榮昌工作,不僅促進了川渝兩地人力資源有序流動,也有力助推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區政務管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0年川渝兩地聯合推出“川渝通辦”事項清單以來,目前共聯合推出三批共311項事項。
其中,2020年推出第一批95項事項,有機動車號牌補發換發、戶口登記注銷遷移、個體工商戶變更登記等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實現川渝兩地互通。
2021年第二批115項事項推出,除養老、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等與老百姓相關的事項外,還推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發證注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等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事項。
今年2月,第三批101項事項發布,包含新生兒入戶、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提取、殘疾人證換領遷移、代開增值稅普通發票等,“川渝通辦”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兩地群眾的便捷生活“不斷加碼”。
為更好地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服務,我區逐項梳理311個事項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等20余個要素,編制規范化辦事指南,并持續簡化業務辦理流程等,促進“川渝通辦”由“能辦”“可辦”向“易辦”“好辦”轉變。
同時,按照“綜窗+專窗”模式設置通辦窗口5個,并在全區21個鎮街公共服務中心、39個郵政服務網點設置“幫代辦”服務點,引入郵政快遞免費轉寄申請材料和辦理結果,實現“少跑一段路、不花一分錢”,今年上半年共完成辦理和郵寄服務2萬余件次。
區政務管理辦負責人介紹,“川渝通辦”實行以來,兩地群眾相關事項的辦理數量明顯提升,去年實現210項事項“川渝通辦”,共辦結2.8萬余件次;今年實現311個事項“川渝通辦”,1—6月已辦結2萬余件次。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線下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窗口設置,更好地服務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群眾,滿足企業群眾異地辦事需求?!痹撠撠熑吮硎荆瑫r,將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川渝兩地各網上辦事平臺,建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形成全流程辦理的網上支撐和線上線下融合互補辦理渠道,為群眾提供更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 丹 通訊員 趙雯雯)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