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們‘撐腰’,我們安全感特別足!”日前,在俊豪嶸盛里施工工地,工人唐澤明向前來檢查的區人力社保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
隨著我區不斷強化源頭預防、動態監管、宣傳引導等舉措,根治欠薪成效明顯,近三年共協調解決農民工工資9201.21萬元、涉及6307人,確保“讓勞動者更有尊嚴”落在實處。
智能預警 延伸監管觸角
一大早,俊豪嶸盛里施工工地門前的閘機迎來一波又一波工人。“刷臉”進入工地,是唐澤明和工友們必過的一關。只需逐個直視攝像頭,小屏幕上便出現照片、姓名等信息,閘機隨即開啟。
閘機閉合間,不僅讓工人們完成“打卡”考勤,生成的數據也悄無聲息地傳輸到“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從源頭化解考勤記錄出紕漏產生的勞資糾紛。
要知道,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在不同時段,需要諸多不同工種。這就意味著,單個工種的農民工無法在同一工地干到項目竣工。為了穩定收入,工人們建立了多重勞動關系,輾轉于多個工程項目。
工資按天算、到處打“游擊”,許多工人坦言“干的事太多,有時自己都搞不清楚”,一旦發生勞資糾紛,如何證明工作地點和時長就成了“大麻煩”,只能靠區人力社保局等部門“挖地三尺”找證據。
“有了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每日考勤數據實時記錄、上報,工人的工作時間、地點等信息可輕松追溯。平臺的應用,延伸了監管的‘觸角’,有效遏制和解決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存檔留痕”只是基礎功能,“預警”才是核心所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支付記錄傳輸至平臺數據庫,只要工資未準時足額發放,系統會發出提醒。接到預警后,區人力社保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立即出動,多途徑為農民工“撐腰”。
在2021年度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中,該平臺共排查出欠薪隱患13個,涉及金額約2889萬元,實現了“事后維權”向“事前預防”的轉變。
常態督查 深化欠薪治理
“員工花名冊不規范,按照要求及時整改。”日前,在城區一處建筑工地,區人力社保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當場指出問題,責令限期整改。
連日來,該執法支隊馬不停蹄前往全區各個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工地,對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工資銀行代發、實名制管理、工資保證金、建設單位按月撥付人工工資等核心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各類欠薪隱患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
“有問題找我們,隨叫隨到。”檢查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貼心地來到工人身邊,搜集涉及農民工工資的“煩心事”“麻煩事”,切實將安全感給足給滿。
持執法“利劍”,向欠薪“亮劍”。我區建立長效機制,在《榮昌區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辦法(試行)》等制度的基礎上,印發《榮昌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定期督查制度》,定期對治欠保支工作進行督查,確保各項工作走深走實,變被動“清欠”為主動“防欠”,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暢通渠道 引導依法維權
“工資被拖欠,撥打12333就行。”談及維權的方法,許多工人隨口就能說出“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熱線”的號碼。
在醒目位置懸掛“農民工維權告示牌”,是我區給各個工程施工工地提出的硬性要求。告示牌上,承包企業、分包企業、行政主管部門、人力社保部門的聯系方式一目了然。農民工遇到欠薪等問題,一個電話就能順暢解決。
設立舉報投訴大廳、暢通咨詢熱線、搭建舉報投訴平臺……我區著力織緊織密維權保障網絡,確保農民工“求助有門”“討薪有路”。
討薪心切,也需依法維權。近年來,區人力社保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司法局等在車站、招聘會現場、建筑工地、企業車間等地,高頻次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宣傳普及工作,提供咨詢服務,引導鼓勵農民工學法、懂法、用法。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增強農民工維權意識,大幅提升根治欠薪政策的知曉率,有力保障全區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飛龍 通訊員 唐 淼)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