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灝(中)指導科室醫生進行內鏡檢查
“內鏡要這樣拿著,手腕慢慢轉。”“先從淺表開始切。”……近日,在區人民醫院內鏡室內,一場內鏡下粘膜下剝離術(ESD)正在緊張地進行著。說話的正是該院消化內科主任劉灝,執刀人是該科室一名年輕醫生,在場觀摩的還有科室其余年輕醫生。在這次手術中,消化內科的“大拿”劉灝并未親自上陣,而是選擇了現場指導,手把手教學。
只見手術醫生雙眼緊盯屏幕上的病灶區域,操縱胃鏡沿著腫瘤邊緣一點點實施切除。一雙手宛如繡娘般靈巧,上下移動,左右騰挪,只幾下功夫,腫瘤組織已剝離大半。
看著“學生”的優秀表現,劉灝的嘴角不自覺彎成了餃子型。不一會兒,他轉過頭來,為觀摩的年輕醫生“輔導”功課。“檢查時發現病變,局限于粘膜或部分粘膜下層的腫瘤,患者不需要外科開刀,在內鏡下就能完成病灶切除,把腫瘤消滅在‘搖籃’之中。”此時,觀摩的年輕醫生詳細記錄著知識要點,嚴肅而認真。
這只是劉灝日常工作中的一個“片段”。
記者曾多次采訪劉灝。每次見到他,他總是一副“腳踩風火輪”的狀態:早上8點上班,帶著年輕醫生查房,深入了解病人的詳細情況;期間,還有門診患者到訪進行復診,科室醫生虛心請教診治方法;緊接著,或上陣主刀多臺高難度手術,或在內鏡室指導科室年輕醫生;晚上則埋頭伏案,忙于科研。
“一天連續工作10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對劉灝而言,時間總是不夠用的。即便如此,親自帶教、建設學科成為他心中的神圣使命。
2018年3月,劉灝接下榮昌拋出的“橄欖枝”,擔任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這意味著責任與挑戰。”劉灝說。
作為學科帶頭人,無論是內鏡下粘膜下剝離術(ESD)、隧道內鏡技術(STER)和經口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POEM),還是急診內鏡下止血和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ESVD)治療,劉灝總是游刃有余;同行覺得風險大、不敢觸碰的“禁區”,到了他這里,也能“化險為夷”。同時,他獨立開展的內鏡下粘膜下剝離術(ESD)、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精準斷流術(ESVD)在渝西地區處于領先地位,為消化內科疾病患者探索出更多的“健康密碼”。
“醫療工作不能‘單打獨斗’。”在劉灝看來,醫療工作需要團隊合作,這就要求大家擁有擰成一股繩的力量。
4年來,劉灝帶領消化內科團隊建立消化內科內鏡中心、腸道微生態中心和胃腸電生理中心,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踏實。
回憶著科室的發展,劉灝感慨萬分。“以前,科室醫生只能使用內鏡進行最基礎的檢查與小息肉的氬氣切除。現在,他們能夠使用內鏡進行早癌篩查、超聲內鏡檢查、急診止血和內鏡下的各種難度較大的診療。”看著年輕醫生逐漸能夠獨擋一面,劉灝欣慰不已。
聊起劉灝,科室年輕醫生這樣評價:“劉主任在我們心目中,不僅是領導,更是良師。他經常耐心指導我們工作,把他所知道的、所學到的都傳授給我們,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臨床困難,深受大家的尊重。”
“如今,科室的‘主力軍’逐漸成長起來,我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科研工作,為醫療發展貢獻力量。”提及未來的打算,劉灝表示,將做好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讓更多的年輕醫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為更多的病患解除痛苦。
(融媒體中心記者 侯星宇 通訊員 焦 敬)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