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 丹)“老潘,我先到山上去挖葛根,你把家里的事忙完再出來。”
“好的,那你小心些,我一會就出來幫著挖。”
12月2日,天剛蒙蒙亮,盤龍鎮禾苗村1社村民潘正理就和妻子葉定玉早早地吃過飯,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潘正理一邊細心幫妻子裝好挖葛根的工具,一邊不忘囑咐她注意安全。
妻子出門后,潘正理也忙了起來。他先后到雞舍和鴨舍進行清掃消毒、給雞鴨喂食,再來到豬圈清洗豬欄,忙完這些,他又在院壩鋪上薄膜,將前兩天剛打好的紅薯粉攤平晾曬……盡管家里瑣事繁多,但潘正理卻越干越起勁。
潘正理正在晾曬紅薯粉
“別看這些值不了多少錢,但七七八八的‘產業’加在一起,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潘正理樂呵呵地說。
“家里有2畝西瓜和3畝玉米,收成差不多有2萬元;另外還有幾畝生姜、紅薯和花椒,反正不讓地閑著。”潘正理掰著手指清算著自家的“產業”。除此之外,在村干部的鼓勵下,潘正理夫妻倆今年還種了7畝榨菜,“政府免費給我們提供菜種,并統一進行收購,還邀請了專家給我們培訓種植、施肥、管理等技術,相信明年肯定能有個好收成。”望著自家綠油油的榨菜地,潘正理信心滿滿。
今年7月,潘正理還獲得產業發展資金3000元。為了合理利用這筆資金,他將這筆錢好好籌劃了一番,又購買了2頭豬仔、20多只雞、20多只鴨,身上的干勁更足了。一年四季,潘正理夫妻倆從沒閑過,農忙時搶抓天氣耕作,農閑時就到山上采挖葛根,增加家庭收入。
為了提高自己的種養殖技術,潘正理還常常參加村里、鎮上舉辦的各種培訓,“技多不壓身嘛,有了這些技術,以后不管發展什么產業都更有底氣。”潘正理說。
如今,潘正理的一雙兒女已經長大就業,一家人的生活也越過越好,但他卻從沒忘記曾經家庭困難時,親友鄰居給予自己的幫助,只要哪家有困難,他們都會力所能及地幫上一把。鄰居挖紅薯忙不過來,夫妻倆有空了就拿上鋤頭幫忙;哪家有紅白喜事,夫妻倆都會搭把手;誰家的牲畜生病了,作為獸醫的潘正理也會及時幫忙看病、開藥……在鄰居們眼中,潘正理夫妻倆不僅踏實肯干,還有一副熱心腸,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鄰里之間有困難就應該互相幫助,大家一起齊心協力朝著增收致富的目標邁進。”潘正理笑道,他也會向其他村民學習、向榜樣看齊,讓自己的“小家”越過越幸福。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