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用積分兌換物品
村民雷燦玖和母親一起打理庭院花草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 丹 通訊員 劉小利)“唐方奎14990分,兌換2桶油、1瓶醋、1袋鹽。”
“羅明基17200分,兌換2袋米、1提紙。”
“雷華柱25300分,兌換3桶油、1把面。”
…………
12月1日上午,萬靈鎮玉鼎村8社唐家小院熱鬧非凡。院壩里擺滿了食用油、紙巾、掛面、醋、洗潔精等生活用品,一場熱火朝天的積分兌換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村干部逐一通報了每戶村民今年1月至11月獲得的總積分以及兌換的物品,家家戶戶都靠著自己的“實力”收獲頗豐,村民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
用積分兌換所需的生活用品,是玉鼎村開展“三美小院”建設、探索基層群眾自治的一個創新舉措。“三美”包括“環境美、思想美、前景美”,即以20戶左右居住戶、有自治愿望的自然村民聚集區域作為一個“自治小院”,由村民共同商議,制定屬于自己院子的“院長、院名、院規”。同時,借助“智村”APP,根據村民遵守院規程度,將積分發放到村民的“智村”賬戶中,村民可以將積分兌換成各類生活用品。
“三美小院”制度就像一池清泉,激活了鄉村治理的“最小細胞”,讓村民不做“局外人”,而做“當家人”。
自2019年8月唐家小院成立以來,村民羅明基夫妻倆便從家里的一件件小事入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將房前屋后的柴草堆徹底清理、把雞鴨等畜禽圈在后院飼養、每天清掃院壩垃圾和枯葉……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下,自家環境得到巨大改善,在每個月的“三美小院”評比中,羅明基從未丟過一分。
“不僅是我們,家家戶戶都自覺搞好自家和周邊環境衛生,每次村里開展講座、宣講、比賽,大家都積極參與,鄰里之間有什么事也商量著來,村里一天天變得更加和諧美麗。”羅明基一一細數著村里發生的變化,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和唐家小院一樣,雷家小院的村民也享受到“村民自治”帶來的實惠。
“你看我的養花技術怎么樣?這些玫瑰和三角梅都是我自己扦插的。”玉鼎村1社村民雷燦玖是雷家小院的院長,小院成立后,他便將自家原來破損的水泥院壩重新進行修整,鋪上了地板磚,還在院壩周圍種上了花草,儼然一個私人小花園。“自從打造‘三美小院’后,大家都變得積極主動了,把自家打理得漂漂亮亮的,作為小院院長,我更應該帶頭把環境搞好,不能給小院丟臉。”雷燦玖拍了拍胸脯說。
不僅如此,作為院長的雷燦玖還肩負起眾多職責,他不僅是院落會議的召集員、政策理論的宣講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還是環境衛生的督導員、移風易俗的勸導員、社情民意的收集員。小到垃圾清理、矛盾調解,大到修路、分紅,只要是關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雷燦玖就會召集小院會議,讓大家都來講一講、說一說,群策群力,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干、大家來監督。
“三美小院”制度只是玉鼎村活用“基層自治”這把金鑰匙的有力舉措之一。為切實扎牢基層治理制度“籬笆”,玉鼎村以“立制”為根本,從村、院、家三個層面完善建立制度規矩,樹立鄉風、院風、家風——
在村長、組長基礎上拓展院長、家長、賢長等崗位,劃分權責,為每位賢長設置服務型崗位,充分發揮鄉賢的榜樣力量,共同治理鄉村;創建“三美小院”,打造基層治理“最小網格單元”,形成自治體系中最核心的自治單元;重視家庭建設,開展“五色星家庭”評比,通過比思想、比環境、比勤勞、比家風的方式形成示范帶動,激活基層治理“家庭細胞”。
多層次、立體式的基層自治體系,不僅打通了鄉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讓“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變為現實。
如今,行走在玉鼎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民居、一條條筆直寬敞的戶戶通公路、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笑容的臉龐,勾勒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仁義禮智信”、村規民約等繪制上墻,提醒村民注意衛生和踐行文明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精心打造過的民居庭院繁花似錦,一幅村民自治下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