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栽種菜苗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蔣坤紅 通訊員 陳 茜)“行距得保持1米,窩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
“新苗馬上要過冬,底肥要稍微多撒一點。”
“要把苗根壓緊,才能確保成活率!”
…………
11月12日,古昌鎮渝臺黃花菜合作示范基地準備將首批黃花菜苗“安營扎寨”。54歲脫貧戶楊進才一大早就趕到基地,跟隨技術人員學習黃花菜栽培技術,并“現學現賣”,為陸續到場的務工村民當起“指導員”。
定樁拉線、倚線排溝、鋪撒底肥、分發菜苗、按距栽種……栽種現場,平均年齡50多歲的村民們,憑借多年的務農功底,不一會兒就掌握要領,有條不紊為大地穿上綠色“條紋衫”。
“基地能建成,著實不容易,大家盡心竭力干好每一步工序,就是希望產業能扎根,為村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望著基地雛形漸顯,楊進才滿眼欣慰。
大青杠村是古昌鎮最偏遠的一個村,曾因基礎條件差、交通不便,青壯不愿留、產業不愿進,導致發展困頓。隨著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今年5月,該村2、3社率先發展起糧油產業,為部分村民帶去發展希望,讓不少村民分外“眼紅”。
嘗到了產業引領發展的甜頭,大青杠村多次邀約企業入村考察,終因地勢偏遠、土地多為丘陵等“平平資質”,屢次收到“拒絕”答復。
如何回應村民的期盼?村“兩委”和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心急如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9月初,正是由于綠色無污染的生態環境,該村收到了臺灣一黃花菜出口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建設重慶首個黃花菜科研種植核心示范基地,并承諾利用科研轉化、技術示范等為村里聚焦人氣,常年為村民提供務工機會,帶領發展黃花菜產業的村民每畝保底增收3500元。
消息一出,村民歡呼雀躍、滿心期待。
但實際推進過程,卻一波三折,項目進駐險些“夭折”。
原因是,企業要求搶抓栽種時機,土地流轉、宜機化整治等前期工作須在10月前完成。現實難題卻是,企業相中的110余畝土地上,90余戶村民已種上紅薯、大豆、生姜等農作物,協商難度大。
“好在九成左右村民全力支持,寧愿犧牲1畝多地莊稼,也要力挺產業發展。”該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周時學介紹,面對這場與時間賽跑的土地協商“攻堅戰”,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輪番上門交心談心,闡釋項目的來之不易、項目對帶動全村發展的重要意義,爭取理解和支持。
“產業進駐停滯時,一些村民也慌了神,擔憂再難等到這樣的發展機會,紛紛主動當起說客。”周時學欣慰道,大家共同努力下,村民們看清了大青杠村“不放手一搏,黃花菜都‘涼了’”的艱難發展局面,土地流轉事宜終于得以完成。
10月初,基地宜機化整治終于順利開工;11月初,企業如期入駐平場。
“有產業就是不一樣,加上土地租金,我每個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比靠天吃飯強多了!”剛進基地務工,楊進才就算好了增收賬,“我打算先學精技術,再跟著企業一起干!”
“除了村民能享受增收‘福利’,大青杠村也將迎來一次全新蛻變。”周時學介紹,明年春季起,基地將輪番葉叢鮮綠、金黃燦燦,兼具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企業還將完善路網等基礎配套,建設科研、烘干、展示宣傳等功能陣地,進一步提升大青杠村顏值、內涵與氣質;著力培養一批優秀的黃花菜栽培技術人員、產業發展示范戶,讓基地名副其實成為渝西地區黃花菜產業技術培訓、栽種示范和種苗集散核心區。
“今年,大青杠村相繼建起糧油、黃花菜基地,300余畝土地被集中連片利用起來,穩定產出后能實現年產值60余萬元。我們將把握機遇,當好產業發展‘服務員’、村民增收致富‘戰斗員’,助力全村產業更興旺、環境更靚麗、村民更富裕,以產業為擎聚集發展動能,帶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周時學堅定地說。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