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之后,教培機構前途未卜,不過,一對一培訓的亂象已悄然出現。在問及為何“雙減”下仍選擇送孩子上輔導班時,部分家長表示,“補課肯定是要補的,畢竟升學的壓力還擺在那”。而在部分培訓機構的APP上也可以看到,目前秋季學期的課程正常開課,還有不少課程已經滿員。
對于部分家長和培訓機構來說,今年的“雙減”政策不僅來得突然,而且落地速度還很快,既讓不少家長感到茫然,也讓部分培訓機構措手不及。“雙減”政策之所以贏得社會民眾普遍叫好,是因為這項政策切中了基礎教育“痛點”。幾乎所有家長都明白一個道理,如果繼續聽任校外補習班違規超進度授課、大搞“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成績,無論是對學生個體身心健康成長,還是對整體的教育質量,都無異飲鴆止渴。而且,相互攀比、盲信盲從的參與課外補習,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也嚴重影響適齡學生家庭生活品質。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還是有家長或明或暗地將孩子送去補習班呢?一方面,是尚未找到轉型路徑的培訓機構,目前依然只有課程培訓實現效應一條路,他們依然視學生家長為“衣食父母”,即便在“雙減”政策之下,依然冒險對家長、學生進行鼓動與游說。另一方面,是不少家長的機會主義和僥幸心理作祟。比如,有的家長就會這樣認為,“當大多數學生因為‘雙減’而不能出校補課的時候,我的孩子去參加補課,就可能獲取更好的考試成績”;還比如,有的家長認為“雙減”政策具體到執行層面,可能會出現走樣甚至“放水”現象,“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就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在偷偷摸摸參加補課”。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就工作對象來看需要在管理學生作息時間、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行為方面下力氣,然而就解決問題根源來看,則需要從家長頭上“動刀”,需要在家長身上下功夫。毫無疑問,少部分家長在看待孩子教育學習上,存在一定短視思維,片面以為“只要考試成績好,就能上好學校,就有好前途”。殊不知,拔苗助長式的“填鴨教學”,以及靠“刷題戰術”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最多只是將孩子訓練成為對付應試教育的“高手”,而難以成為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既要讓家長在了解政策背景、規范內容的基礎上,口頭上認同“雙減”政策,還要讓他們以實際行動支持“雙減”落地落實。
適齡學生是家長的孩子,被寄予家庭的希望,同時也是國家的人才,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動員家長主動支持“雙減”政策,不僅靠政策宣傳,還要靠動真格、真管用的監督管理機制,別去打“擦邊球”“游擊戰”,也不要將精力耗費在“住家家政”“在校大學生兼職輔導”等隱形變異形式上,表里如一、自覺從我做起推進“雙減”,才能為消除校外培訓亂象、清除社會焦慮根源作出有益貢獻。
作者:渝西鋒光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