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交通運輸部網站公布重慶等7個城市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的通報。據介紹,經技術組評估、專家組實地驗收、向社會公示、專項整改等程序和整改綜合評議,重慶市等7個城市達到了國家公交都市創建預期目標,通過驗收。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以人為本持續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治理水平,是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的應有之義。重慶成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標志創建工作取得成效。但是,獲得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命名,并不意味著改善城市公交設施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也不等于優化公交出行就拿到“滿分”;相反,在獲得榮譽之后,重慶更應重整行裝再出發,進一步改進公交優先、綠色出行,在“示范生”基礎上、爭當市民群眾滿意的“優等生”。
將“公交優先”理念細化為具體措施,既要客觀評價重慶城市公交取得的建設成績,還要冷靜看到“優先”仍存在不足和短板。自被列為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首批試點城市以來,重慶投入公共交通路網、軌道建設、公交樞紐場站、車輛購置、智能交通系統等方面的資金達到新高,其中直接投入軌道、公交的資金占比較高。毋容置疑,無論是在資金投入,還是在軟硬件的建設上,重慶“公交優先”都得到較為直觀的體現。
榮譽之后應看到,隨著重慶主城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城市擴容導致公交服務涵蓋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城鄉居民對公交出行需求的層次不斷提升,重慶的“公交優先”戰略還需補齊多項短板。比如,在繼續優化城市主干道公交線路的同時,要著手解決城市背街小巷公交覆蓋率低的問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加密“穿梭巴士”班次;又比如,主城區在完善城區到郊區公交的基礎上,還需根據城鄉居民出行要求,進一步提高路況質量、改善公交車況;再比如,在完善城市功能、規劃重大項目同時,可參考優先布點、建設附近公交站點。
公共交通的根本使命,在于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措施,使得市民愿意選擇公交出行。在調整公交路線方面,既要考慮滿足沿線市民的出行需求,也要參考車輛購置、駕服人員、城市道路等因素,將便民落到實處,避免公共資源空置浪費。既要在建設城市軌道、建設樞紐場站、更新零排放電動車輛等方面“算大賬”;也要在優化換乘刷卡頻次、延長公交營運時間、減免特殊社會群體等方面“算小賬”。通過一系列措施,減輕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在提升公交乘坐舒適度、完善交通安全措施、優化車廂環境衛生等方面發力,讓重慶市民群眾出行更方便、乘坐更舒適、選擇更自由。
作者:朱蕓鋒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