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重慶市科技局、財政局、教委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持續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在前期開展系列減負放權的工作基礎上,啟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
縱觀重慶市被稱為科研人員“減負行動2.0”的四項新行動,主要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決策擔責、科技人員保障激勵、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服務平臺、開展科技創新政策宣傳等方面來進行?!皽p負行動2.0”涉及內容比較全面,在具體貫徹落實當中進一步將措施落到實處,有利針對性解決廣大科研人員反映的突出問題,更加有利于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將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的工作措施落到實處,首先就要杜絕文來文往的“文件上減負”、會來會去的“會議上減負”等各種形式主義,堅決剎住“越減越負”的不正之風。比如,有的科研人員到會議室參加會議的次數是減少了,但是在攝像頭面前參加視頻會議的次數卻增多了;有的地方片面強調項目申報“無紙化”,結果卻讓科研人員下載這樣那樣的APP、完成各種電子表格,填表任務越來越重;有的單位則是“為了減負而減負”,新增名目繁多的“領導小組”、制定花里胡哨的“減負措施”,減負功夫浮在表面上,實際效果自然就令人哭笑不得。
給科研人員減負,不能聽口號是否喊得響,而要看減負工作責任是否實實在在落地。嚴格落實“減負行動2.0”措施,重點是在打通“神經末梢”上壓實責任。一方面,科研人員所在單位、乃至科室,應當對標對表“減負行動2.0”,自作減法相應在申報會議、編制預算、項目檢查等環節發力,切實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另一方面,或當在項目評審、經費管理、項目統計等方面,適當增添輔助人手,從完善機制入手,確保這些不必要而且繁瑣的工作負擔,不再返流重回壓到科研人員身上。
“使人疲倦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而磕腳的沙子究竟在哪里,只有腳自己最清楚。為科研人員減負,推進落實“減負行動2.0”所列措施,上上下下齊動手來一場“減負大掃除”很有必要;同時,充分尊重科研人員的具體情況也必不可少。不能簡單地搞減負措施“上下一般粗”,而讓真正影響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的問題被遮掩和忽略。只有不斷提高減負措施的針對性、時效性,因人而異辯證施策、因地制宜建章立制,才會更加有效地將減負措施落到實處,催生“近悅遠來”的科研人才生態加快形成。
作者:俞平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