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里千人拱手,今朝來萬盞明燈。”漫步磁器口步行街,5萬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展示窗,看遍巴渝傳統民俗;1200余米的步行街,恍若“新版”清明上河圖……磁器口整體提質擴容工程前不久完工,全新升級亮相的磁器口景區,成為游客流連忘返的“打卡地”。
磁器口步行街提質擴容,是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更新的一次生動實踐。實施民居風格立面整治、地面景觀改造,老重慶文化、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濃縮于此,磁器口古鎮以涵養城市文脈來提升品位;水幕、3D投影等幻彩燈光美輪美奐,立足紅巖故事背景的大型歷史舞臺劇《重慶·1949》全新演繹“紅色經典”,磁器口在城市蝶變中“活化”傳統要素,助推城市功能拓展。當前,著力推動一批率先破局的城市更新工程,示范引領城市功能拓展和品位提升,對于加快重慶城市治理現代化,促進城市產業轉型發展、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質有著積極作用。
重慶作為一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古城,繼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是科學治理城市的應有之義。遵循城市發展規律,用好城市哲學和城市美學,就能讓千年古城重慶的顏值美起來、氣質活起來。這就要求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既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又要體現城市歷史文化延續性;既要完善城市經濟產業結構,又要充分考慮城市生態自然景觀;既注重創新開拓,也注意傳承保護……只有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優化空間布局的同時,用歷史意識充分考慮到了民俗風情、特色風物等資源本底,才能使城市品質提升既有創新高度,也有文化厚度,還有歷史溫度。
新時代,新機遇,重慶城市更新潛力無限。重慶城市更新是一個從局部到整體、按步驟推進的“羽化成蝶”過程,凝聚著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從磁器口到沙濱路,從江北嘴到彈子石,從南濱路到整個兩江四岸……無論是城市經濟體和產業的更新,還是城市區域結構與市民生活場景的更新,只有符合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符合了市民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才能在不斷調整城市功能中,獲取強大的更新動力,持續釋放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
加快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居民小區管理,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城市轉型與產業轉型有機協調并進……只有不斷優化重慶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才能為重慶城市更新培育起拓展功能、提升品位的強大動力。
作者:朱蕓鋒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