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游來水和本地強降雨疊加影響,我市涪江、嘉陵江、長江迎來新一輪漲水。重慶日報記者7月18日從市水利局了解到,涪江、嘉陵江洪水已于7月16日、17日通過重慶。(7月19日《重慶日報》)
涪江、嘉陵江洪水順利通過重慶,川渝兩地聯合調度流域水庫群機制發揮出作用,最大程度降低了潼南城區等地災害損失。氣象多變,新的降水隨時會到來,我們仍不能放松大意。重慶今年降雨雖然總體偏少,但汛期還未結束。
防汛切不可大而化之,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是防洪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談水色變、暴雨降落就驚慌失措;也不能盲目樂觀、心存僥幸認為“洪峰已過,高枕無憂”。按照往常經驗,我市部分區縣出現短時間強降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后,既可能形成強降水導致山洪,也可能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目前正是汛期,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尤其要保持鎮定,密切關注降雨和中小河流漲水情況。洪峰已經通過的水面情況越是平靜,越是需要睜大眼睛,一旦發現有超警戒、超保證水位洪水情況,就要果斷采取措施,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排除防洪減災責任,就像努力清除隱藏在鋼板中的氣泡。鋼板中的氣泡看似不起眼,但如不及時發現和清除,就會嚴重影響鋼板質量,甚至危及樓廈安全。水利主管部門不能因本地區暫沒強降雨而疏忽,更不能看到一次洪峰過去而對防汛措施采取大而化之。與此相反,全市水利主管部門既要積極履職盡責,不斷強化流程檢查查漏補缺,也要進一步從嚴落實值班值守和應急搶險制度,同時還要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提醒民眾繃緊腦中防汛弦。
“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此時在防汛措施上的大而化之,可能導致防洪成果前功盡棄。無論是觀測洪峰水位、河堤巡查防守,還是幫助低洼地區受威脅群眾轉移,都要做到一絲不茍,充分體現防汛減災效益。比如,社會宣傳防汛應知應會基本常識,不管是本地常住人口,還是外來人員,都要確保不漏一人;再比如,巡查防守河堤兩岸,無論是否有降雨、洪峰是否已通過,都要細之又細,確保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還比如,修訂完善組織群眾轉移應急預案,盡量做到縝密安排、科學有序,確保因地制宜,不因人為怠慢錯過防汛減災最佳時機。
只要每個崗位、每個環節、每處場景都克服掉了大而化之的“馬虎眼”,我市防汛防洪減災體系就能發揮更大作用,就能釋放更強合力,就能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渝西鋒光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