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輝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文杰)自2014年進入學院路小學以來,他憑借對科技創新工作的不懈追求,為學生架起“科技橋梁”,為教師指明“教學之路”,指導一大批師生榮獲區級、市級、國家級獎項100余個,自己也先后榮獲市級骨干教師、市級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他就是學院路小學科技教師——黃珍輝。
創建“1+N”模式 激發學生想象力
“這是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組二等獎、這是去年重慶青年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組一等獎……”近日,走進學院路小學科技室內,墻上一排排獲獎證書格外引人注目,見記者不停打量,黃珍輝便一一介紹起來。
黃珍輝說,每個獲獎證書,是老師和學生辛苦付出的結果,但都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這是創新的力量源泉。
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黃珍輝有一套自己的方法——“1+N”啟發模式。“1”是指一個物體本身,通過加法、減法、組合等“N”種方式,在原有的物體上添加其他功能。
“比如這個鉗子,它原本的功能是夾東西,但如果我在它上面安裝一個燈泡,他的用處是不是就不一樣了?”提到如何開發學生思維,黃珍輝順手拿起身邊的鉗子開始舉例。他認為,啟發學生思維應善于從生活細節處著手,再引導其通過“1+N”的方法去發散思維、改造創新。
豐富實踐活動 提升學生創造力
科技創新,除了考驗學生的想象力,也同樣考驗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此,黃珍輝不斷探索豐富科技實踐活動形式,讓學生擴散思維的同時,提高動手能力。
“這是2017年建成的智慧果蔬采摘園,是我校三大勞動基地之一,也是科技實踐活動平臺之一。”黃珍輝帶著記者來到教學樓的頂層,參觀該校專門建立的智慧果蔬采摘園。
采摘園面積近400平方米,被分成了不同區域,每個區域分別種植有茄子、番茄、向日葵等蔬菜和花卉。“這些植物都是學生們親自種下的,從播種到管護,每個階段大家都細心照顧、詳細記錄,最后形成實踐研究資料,并以班級為單位參與評比。”
除了建立采摘園,黃珍輝介紹,他們還開展了特產類、非遺類、美食類等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和創造能力。
加入科技工作室 提高科教質量
2018年,我區建立小學科技工作室,作為科技骨干教師,黃珍輝擔任主持工作。
黃珍輝介紹,科技工作室除了負責部分區級科技比賽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向各個學校分享優秀教學經驗,全面提高科技教育質量。
廣順中心小學便是受益學校之一。黃珍輝針對該校實際情況,從課程設計、教學內容、開展方式等方面進行指導,成效明顯,該校科技教師從旁觀到積極主動參與,從一兩人參加,最后發展到30多人加入其中。
該校相關負責人十分感慨:“在科技工作室和黃珍輝老師的帶動下,我校在市級科技創新方面的獎項實現‘零’的突破,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更強了。”
黃珍輝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要從孩子開始培養,讓他們對科學產生興趣,學會自己思考,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為他們今后的生活留下一抹亮麗的色彩。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