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日。自閉癥也稱孤獨癥,有數據顯示,中國孤獨癥人士數量超過1000萬,孤獨癥兒童數量超過200萬。孤獨癥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似乎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人們很難走進他們的內心。
相比于全國總人口數量來說,孤獨癥人士或孤獨癥兒童絕對數量并不很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孤獨癥群體、尤其是“星星的孩子”就可以被忽略。既不能將孤獨癥的不良影響或危害進行無限放大,也不能因為某些表象而對孤獨癥進行美化解讀。客觀看待每一位“星星的孩子”,需要真正走進他們沉默寡言表象背后的內心,特別是不能用“有色眼鏡”歧視他們。因為有常人所沒有的苦衷和困難,孤獨癥兒童往往會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怪異行為,需要得到社會的寬容善待。
多方發力積極干預,才能讓“星星的孩子”更好融入社會。一方面,學校教育應當因人而異對孤獨癥兒童予以良性引導。比如,主動向家長了解孤獨癥兒童的問題和表現,通過學校、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對孤獨癥兒童形成有針對性的關愛合力,從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另一方面,家長應當及時樹立起正確家庭管理觀念,不能消極應付、甚至“破罐子破摔”,以簡單粗暴方式管教孤獨癥兒童,而應當及時向專業機構進行咨詢,適時調整家庭管理的方式與途徑,用好解決特殊問題的有效方法。與此同時,孤獨癥兒童父母所在單位、及其家庭所在社區等,則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對孤獨癥兒童家庭予以幫助。尤其是在上學、就醫等關鍵的節骨眼上,力所能及地幫上一把,讓“星星的孩子”充分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善意與溫暖。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加大專業師資人才的培養,已然成為科學應對孤獨癥社會問題的當務之急。專業教師對孤獨癥兒童施以特殊性教育,對促進“星星的孩子”健康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除廣州、上海等少數地方,孤獨癥兒童所在學校的專業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將關愛“星星的孩子”落到實處,需要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通過高校加快培養特殊教育師資力量,同時大力扶持與孤獨癥相關領域的社工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孤獨癥應對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
有專家指出,“早發現、早確診、早干預、早治療”,是科學治療孤獨癥的關鍵。“四個早”的要求,需要我們對身邊的每一位孩子們,多一分細致地觀察、多一分體貼的愛心。及早建立并完善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多方合力運行機制,不斷改善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體系,做到孤獨癥兒童應篩盡篩、應治盡治、應救盡救、應管盡管,溫情相伴讓每一位“星星的孩子”都綻放出安心幸福的笑容。
作者:渝西鋒光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