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傳來最新消息,由中國水電一局承建的滇中引水楚雄段施工7標九道河隧洞1號施工支洞順利掘進至主洞,比預期提早了171天。至此,楚雄段施工7標主線上的三個支洞全部貫通,施工工作將全面轉入主隧道施工階段。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標志性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對云南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在3月22日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以及3月22日—28日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到來之際,滇中引水楚雄段施工7標九道河隧洞1號施工支洞,比預期提早171天順利掘進至主洞,這對正遭受春季干旱困擾的眾多云南群眾來說,無疑是讓人倍加振奮的好消息。可以預見的是,滇中引水工程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將為滇中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要素保障能力,為云南高質量發展添注新活力。
飲水工程進展順利,但是滇中地區旱情不容樂觀、形勢嚴峻不能有絲毫懈怠。以昆明為例,受降雨減少的影響,截至本月初全市庫塘蓄水僅10億立方米左右。在此同時,由于氣溫逐漸升高,水庫、湖泊等蒸發量大,大理等地出現庫塘蓄水不足現象、甚至局部水庫干涸見底。距離今年雨季和汛期到來尚有時日,而全省大部分地區庫塘蓄水比去年同期少、庫區徑流量將明顯減少。面對全省的干旱難題,更需要強化科學統籌、增進節水效能。
一方面,加大力度統籌城鄉制定和實施嚴格的節約用水計劃。既要全力保障城鎮居民生活用水、農村人畜飲水安全,確保群眾“有水喝”;又要加大節約用水宣傳引導,盡可能避免“一邊缺水抗旱、一邊浪費用水”現象。另一方面,抓緊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等抗旱措施,全力減少干旱缺水帶來的損失和影響。立足抗旱及早調整干旱地區的種植結構,既要做好夏收作物抗旱,又要抓好旱育秧、間套種、地膜覆蓋等科技措施,確保秋糧生產順利進行。同時,還要立足全省宏觀調控與區域因地制宜,通過及時引導農戶改種、補種等措施,全力確保未受旱地區多增產、輕旱區不減產、重旱區少減產。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之后、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起步之年,一手抓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推進,一手抓科學統籌節水抗旱,“兩手抓”“兩手硬”讓云南解渴紓旱,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鋪墊堅實基礎。
作者:渝西鋒光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