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雪 通訊員 李雨菁)3月29日,走在雙河街道魚苗社區的鄉間小路上,一眼望去,一個個方型魚池格外顯眼,春風拂過,池面泛起陣陣漣漪。魚池邊,養殖戶們正將飼料撒入魚塘,引得成群的魚兒躍出水面,爭相搶食,很是壯觀。
“協會又來一筆大訂單,誰家有鯽魚、鱸魚、草魚、潛魚的‘水花’(2-4厘米的魚苗),各要6000萬尾。”一大早,魚苗社區居委會主任肖坤有用村村通喇叭喊道。一會兒功夫,社區辦公室里就擠滿了附近的養殖戶。
羅安業打撈魚苗
“肖主任,我家剛孵化的鯽魚苗,可以賣200萬尾。”
“我家有100萬尾的鱸魚苗。”
“我家有100萬尾的潛魚苗、200萬尾的草魚苗。”
…………
肖坤有統計完后,皺起了眉頭,“還差500萬尾的鯽魚苗,誰家還有貨呢?”
如今“水花”剛上市,供不應求,大家的魚苗都賣得差不多了。等新一批魚苗,至少得隔一周。
正當肖坤有犯愁的時候,養殖戶羅安業說:“我前幾天看羅良清家的魚才產了卵,算算時間,估計能賣了。”
肖坤有心中一喜,趕緊去找羅良清。
羅良清搬運聚滿了魚卵的水草
只見羅良清半個身子浸泡在家門口的魚塘里,雙手小心翼翼地拾起水面上的水草,放進背簍中。別小看這些水草,那上面可是聚集了成千上萬的魚卵,再等幾天,魚卵就能孵化出“水花”賣錢。
“老羅,魚卵你先放一放,今天協會接到一筆訂單,還差500萬尾鯽魚苗,你有貨嗎?”肖坤有忙不迭問道。
“有啊!剛孵化出來的小家伙兒,活蹦亂跳的。”羅良清笑呵呵地說。
肖坤有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答應了客戶的訂單,就絕不能食言,這也是魚苗社區訂單火爆的原因之一。
午飯后,來自瀘州的客戶李先生,便跟著肖坤有來到了羅安業家中。此時,羅安業正忙著給魚打包、稱重、注氧……看著肖坤有帶著客戶過來,他招呼道:“李老板,這是你訂的魚苗,我已經打包好了,你看一下。”
李先生蹲下身來,仔細檢查打包袋內魚苗的情況,隨后伸出大拇指:“沒問題,每次來你們魚苗社區,我總能買到放心的魚苗。”
“那必須的。我們魚苗社區可是享有‘渝西魚苗第一村’的美譽,是全國最早的池塘養殖基地之一。”肖坤有自豪地說。
打包裝車后,李老板爽快地掃了掃漁場內貼著的二維碼,不一會兒功夫,就聽到了語音到賬的提醒聲。收到錢的羅安業笑地合不攏嘴,感嘆道:“自從養魚協會成立后,我的生意越來越好。”
2000年,魚苗社區成立了渝西魚苗第一村養魚協會,該協會不僅為養殖戶免費提供技術培訓,還給養殖戶提供訂單,解決銷售的后顧之憂。同時,協會提倡生態養殖,每月定期檢測魚塘水質,禁止肥水養魚,保障魚苗品質。
“為什么你們社區養殖戶這么多?”李老板好奇問道。
“養魚能掙錢啊!”肖坤有回答爽利,“而且如今政策好,養殖面積10畝以上,就可以成立微企,每戶微企能拿到3萬元補貼。所以社區養魚的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
如今,魚苗社區已經有32家養魚微企,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返鄉創業、帶頭致富人。魚苗社區的養殖面積達1800余畝,帶動周邊農戶400余人就業,年銷售魚苗達5億余尾。
“下一步,我們還將創建‘名特優’繁魚場,依托集體經濟,發展魚苗產業,帶動更多的養殖戶科學養殖。”肖坤有說。
除了魚產業,魚苗社區在果蔬等傳統產業上也有新的進展,其中“桃之夭夭生態觀光農場”已成為農旅融合特色產業基地,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另一個亮點產業。
如今的魚苗社區做活了特色產業,攪“活”了鄉村振興這“一池春水”,正帶領社區居民在致富增收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記者手記
古人言:不謀長遠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雙河街道魚苗社區立足當下,為社區長遠發展找到了一條特色產業之路,這是記者在魚苗社區的切實感受。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魚苗社區在發展的道路上,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通過集體協作形成規模優勢,將魚苗產業的“名片”“打”了出去,讓產業有了長遠發展的基礎,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如今魚苗社區已經把養魚產業成功轉化為熱門經濟,形成了特色規模產業,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未來,魚苗社區還要緊緊抓住特色產業這個“牛鼻子”,讓養殖戶實現持續增收。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