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作協主席范穩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在全國發展“互聯網+旅游”,首先應樹立標桿,加強經驗交流,推動相關環節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他認為“一部手機游云南”全域旅游智慧工程的推進,為文旅現代化治理架構起強大的數字中樞。
“一部手機游云南”之所以在短時間內能風生水起、成為業界“互聯網+旅游”拓展新業態的標桿,主要是由于其助力旅游業供需雙方之間有效縮短距離,大大提升了供需雙方的溝通效率。旅游業早已不存在類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絕對賣方市場。如果沒有多少游客光顧、沒能形成良好品牌、缺乏廣為傳播的口碑效應,無論自然資源多么獨特、人文風俗多么古樸,都終有可能淪為“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立足供給側兩端發力,順勢點燃“互聯網+”新引擎,就能有力助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用好“互聯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于不斷提升文旅產品的適銷度,盡最大可能少走彎路避免資源浪費。游客心里想要什么,景區景點就“供應”什么,這是旅游市場供需平衡有序的最好狀態之一。“互聯網+”可以提供多種技術應用場景,將從旅游市場刺探、收集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讓旅游的產品與服務供給方及時“照單生產”。有的區縣傾盡全力打造起旅游景點景區,然而卻沒有迎來期待中的車水馬龍,有的景點景區甚至由于長期門口羅雀、不得不草草收場偃旗息鼓,其最大“病根”就是只顧埋頭拉車、沒有抬頭望天——在互聯網技術應用已經充分普及的當下,誰還忽視“互聯網+”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率提升,誰就忽視掉了市場消費者真實“天色”的觀測機會。
相對于傳統的旅游產業模式,現代化旅游產業的最大特點或在于產業鏈條不斷加長、產業邊界不斷拓寬、場景內容不斷豐富……當然隨之而來的消費需求也就變得愈發個性化、可視化和品質化。由于“互聯網+”可以讓各種原本互不搭界的業態加速融合,從而讓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變得無限可能。比如,游客通過其他人發布在網絡上的圖文、視頻,修改完善自己的出行計劃;再比如,消費者通過網絡搜索,補充豐富他對某個景點歷史背景、人文風情的個人認知,漸而產生新的實物消費;此外,游客運用網絡支付手段,點擊手機屏幕就順利實現購買產品、享受優惠、合理退稅、物流快遞到家等……善于捕捉到市場稍縱即逝的各種新苗頭,順應消費需求不斷完善服務措施,就能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點燃“互聯網+”新引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14億中國人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和對美好生活向往需求均在不斷提高,未來國內旅游市場無疑將是一片深藍大海。近年來,云南、重慶等省市相繼開展“互聯網+”旅游業實踐,相應得到不少有益的探索經驗。新時代、新征程,旅游業發展機遇時不我待,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精準點燃“互聯網+”新引擎,必能激發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作者:渝西鋒光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