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地農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及洪澇災害影響,搶農時,保生產,億萬農民用辛勤汗水換來了沉甸甸的收獲:農業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3390億斤;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農產品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農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手里有糧,心里不慌”,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頭等大事。在脫貧攻堅摘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窮帽子”之后,需要繼續大力推廣農業技術,抓好糧食作物和其他經濟作物生產。既要確保全國城鄉居民不餓肚子,還要促進農民發展種養殖賺票子。確保基本農田種植面積“紅線”不被破壞,全國主要糧食作物穩產增產,讓十四億中國人民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大力發展優質生態作物,逐步減少農藥、化肥殘留成分,向市場供應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農產品;依托農業科研院所等科技力量,科學規劃發展生態高附加值農產品,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堅定信心進一步發揮“三農”的壓艙石作用,推進農業農村平穩發展良好態勢。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歷史性成就,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的成色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能否持續充分激發“三農”活力。尊重農民意愿,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打贏脫貧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基本遵循。接下來,需要全方位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進一步集中農業農村優勢資源,補足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精準施策,不斷增厚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做好“三農”工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三農”優先發展已從價值共識變為堅定行動。立足問題導向,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完善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加大投入;優化完善農村中小學布局、充實合格師資,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有效阻斷“代際貧困”;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夯實農村社會保障,讓農村居民公平享有“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扶貧+扶智+扶志”讓農村居民“精神物質雙豐收”……
黨的一項項好政策落地生根,九州大地一個個產業拔節生長,全面鄉村振興的壯美圖景越來越近。讓我們堅持黨的領導,用好各項惠民政策,壓實壓細黨員干部職責任務,積極為群眾增收致富出思路、找辦法,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內生動力,讓農民朋友的腰包更鼓、臉上的笑容更燦爛,讓十四億中國人民團結追夢的步伐更穩健!
作者:徐淑萍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