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產業運行面臨著新環境新要求新矛盾等方面的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重點。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準確把握中央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戰略內涵和決策部署,數字引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塑我國產業競爭新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
數字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融入國際產業分工,搶抓經濟全球化機遇,在制造業多項領域建立起鏈條完整、配套齊全的產業鏈供應鏈,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工廠”,成就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地位。但是在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總體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水平,呈現出諸多不足,比如產品附加值不高,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帶來的疊加影響,強化數字技術運用,著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在全力提升現代化水平中更好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
數字引領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培育經濟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關系著我國重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升全球產業鏈地位;“十四五”時期,完成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基礎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則需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力。一方面,強化數字引領加大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場景應用等投入支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制造業深度融合,在廣泛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中,有力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強化數字賦能對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進行精準“補課”,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
據統計,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對GDP貢獻率達67.7%,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體系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新引擎。讓我們緊緊把握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大勢,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個路徑出發,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不斷拓寬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制度規范保護數字產權,為數字引領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匯聚更強合力。
作者:俞平
棠城e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棠城e評,投稿郵箱1441749766@qq.com。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