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飛龍 通訊員 張 曉)小區應用人臉識別讓居民省心進出、市民停車掃碼即可便捷繳費、林業管護人員通過屏幕輕松查看林木長勢……以前“遙不可及”的場景,如今變得“觸手可及”。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大數據場景已滲透進我區經濟發展、基層治理、民生服務、生態宜居等各個領域。
“十四五”開局之年,區大數據發展局開局發力、起步沖刺,不斷強化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數據資源協同共享,加快數字產業培育壯大,精心繪制智慧城市藍圖,全力推動大數據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管理增效,實現“智慧榮昌”新征程的華麗開篇。
架起信息高速路 跑起發展加速度
種田憑經驗,汗珠摔八瓣,有沒有收成“天意”說了算。“地里頭能扒出幾個錢,還不如打工劃算。”因為怕種地,藍云霞曾撂下這話,在外兜兜轉轉好幾年。如今,他卻承包了500多畝水稻,成了清江鎮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那么多水稻,澆水怎么辦?”但凡有人問,藍云霞總忍不住掏出手機,“顯擺”一番田里的遠程智能化節水灌溉系統,滔滔不絕講述科技興農。
安裝5G設備
在清江鎮,全區首個“5G智慧農場”投用,水肥灌溉全自動、病蟲害防范能預警、作物質量可追溯;在昌州街道八角井村,“秦橙智慧農莊”正著手建設虛擬現實(VR)場景體驗式銷售系統……農業生產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帶來的變化是——農作物產銷均由一塊小小的屏幕輕松掌控。
從“看天收”到“看屏收”,我區農業現代化跑起“加速度”,鄉村產業振興更加有“有盼頭”。
“這得益于‘5G’技術架起的信息‘高速路’。”區大數據發展局局長焦敏亮說。
“讓速度快人一步”,區大數據發展局按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快進鍵”,今年建成5G基站474個,目前全區已累計投入3.27億元建成5G基站1168個,走在全市前列。此外,我區4G/LTE基站(鐵塔)達到3006座、光纖線路總皮長38742.3千米,實現光纖網絡和4G信號全覆蓋。
乘通信基礎設施“東風”,大數據智能化浪潮洶涌。重慶唯美陶瓷有限公司投用全球首條5G智能化陶瓷板材生產線,產能實現翻番;“在村頭”電商孵化平臺網絡直播業務蓬勃興起,激活商貿經濟新引擎……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力推動全區數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今年前三季度,榮昌完成數字經濟增加值19.46億元,同比增長19.3%,比去年同期增長11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完成數字經濟增加值25.95億元,同比增長20.4%,比去年同期增長12個百分點。
勇立潮頭、逐浪前行。“區塊鏈畜禽數字化印章創新監管系統”“惠達智能家居5G+全場景數字化車間應用”等5個項目成功入選2021年重慶市大數據產業發展項目庫,全區總入庫項目已達9個;唯美陶瓷“瓷磚成品缺陷機器視覺檢測項目”被評為重慶市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案例;國家生豬市場被評為重慶市十大互聯網平臺。
搶占先機、奮力作為。我區與川渝多區市簽訂《大數據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川南渝西七市區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等19家機構企業加入川南渝西大數據產業聯盟。
大數據賦能數字經濟,為榮昌爭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排頭兵”增添了新動能。
數據管理大提升 安全高效更便捷
來回跑手續、四處開證明,干部苦干、群眾埋怨,怎么辦?“這在榮昌早就成了過去時!”焦敏亮說。
之前,各部門均是自建系統,只能“自掃門前雪”,勢必導致“數據孤島”“數據壁壘”的存在,群眾的“痛點”“堵點”“難點”也隨之而來。
秦橙智慧農莊
根治“頑疾”,需要“對癥下藥”。區大數據發展局從群眾利益出發,積小流、成江海,全力提升我區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數據共享、業務協同能力——
夯“根基”:建成榮昌區通信基礎設施專題庫,可實時查看全區通信基站、機房、管線情況,實現通信基礎設施數字化管理。
聯“孤島”:建成區智慧政務綜合管理平臺,實行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控制、統一門戶集成、信息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數據治理融合的綜合管理方式,集中部署區級自建信息系統,系統整合率達100%。
破“壁壘”:完成所有自建系統與共享平臺對接,利用榮昌區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系統,有效推進區級各部門政務數據互聯互通。
搭“平臺”:建成區社會救助專題庫、區政務服務專題庫,實現了41個救助事項“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政府服務“7×24小時”不打烊……
數據多“跑路”,讓群眾辦事“只進一門、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成為現實。
服務效能大提升,數據資源管理絲毫不能松。為此,區大數據發展局制定出臺《榮昌區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操作規范(試行)》《榮昌區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工作評價辦法》《榮昌區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系統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措施,促進全區政務數據資源采集、歸集和共享等活動規范化。同時,編制《政務數據資源責任清單》,現有目錄編制單位共計63個,發布資源目錄共1375項,收集數據870萬條。
創新實施“云長制”,建好用好“數字榮昌”云平臺,我區用“一朵云”統籌推進政務云平臺的資源申請、運維管理、購買服務等工作,大力推動政務服務工作安全有序、降本增效。在全市率先出臺《榮昌區信息化項目統籌管理辦法(試行)》,今年以來評估批復建設方案8個,涉及金額8794.6萬元,審減金額2238.5萬元。
立足當前謀長遠 智慧未來已可期
“現在停車太方便了!”談及智慧生活的好處,市民李欣榮深有感觸。以前開車出門,她最怕找停車位。現在,許多路口設置了車位數量顯示屏,有多少空位一看便知。尤其是隨處可見的智能化停車位,讓城市“停車難”的問題成為“過去式”。
苗圃裝上智能噴灌系統(以上為資料圖片)
不只是智慧停車,圍繞“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我區已搭建數字城管、智慧林業、智慧應急、雪亮工程、智慧政務等智能化創新應用20余個。全區城市公共區域視頻聯網率99%、數字城管覆蓋率95%、公共停車場(庫)系統聯網率81.64%、城市公共設施智能化應用率66.67%。
闊步“十四五”,區大數據發展局積極下好智慧“先手棋”、爭當應用“領跑者”,全面吹響了“智慧城市”建設的號角。
精心繪制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專項規劃、加快城市智能中樞建設、探索智慧城市市場化運營、聚力打造榮昌區數字經濟產業園、提高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建設水平、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一幅“智慧榮昌”的美好畫卷鋪展開來。
展望新征程,區大數據發展局以“產業規模跨越發展、數據資源高效匯聚、數字基建智能先進、融合應用繁榮發展”為目標,思路清晰、步履鏗鏘:
——著力發展數字產業,推進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引進外部優質企業和培育本地潛力企業并舉,吸引國內外數字企業來榮建設研發、生產和運營中心,推進產業“補鏈成群”,構建以畜牧大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產業、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加快形成數字產業集群,提升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
——大力發展通信網絡。重點面向5G、北斗導航、低軌衛星及應用、物聯網等方向,著力推進5G網絡設備、衛星互聯網、MEMS傳感器、物聯網模組等產品及應用發展。
——形成比較成熟完備的數據治理規則體系。數據共享開放水平大幅躍升,數據資源參與要素分配的格局初步形成,跨地區數據流通更加暢通,數據安全可控水平全面提升。
“我們將積極構建以畜牧大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產業、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加快形成數字產業集群。”焦敏亮說。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