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變故,她將侄兒侄女視如己出
時間回到1987年,23歲的蔣遠清嫁到仁義鎮瑤山社區居民肖德文家。此后,夫妻倆育有一女,日子平淡卻幸福。
不幸的是,2008年,丈夫肖德文查出癌癥,蔣遠清一家的生活也變得有些不易。沒想到,2015年3月,丈夫的大哥外出務工時不幸意外身亡,大嫂又在早年離家出走,沒了音信,留下10多歲的侄兒侄女無依無靠。
“剛結婚那幾年,丈夫外出務工,我腿腳不方便。平日里打水的洞口狹窄潮濕,我的腿壓根彎不進去,每次大哥都會默默在我們家門口放一桶打好的水,家里的重活都幫著我娘倆干。”感激的種子自此埋在了蔣遠清的心里。
看著孤苦伶仃的侄兒侄女,想起大哥之前對自己家的好。盡管一家人日子“不好過”,蔣遠清和丈夫還是決定把兩個侄兒侄女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就在一家人生活步入正軌時,丈夫肖德文的癌癥卻越發惡化,十余萬元的醫療費讓蔣遠清喘不過氣來,家里還有3個孩子上學。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蔣遠清一人身上,她咬咬牙,籌錢、干農活、洗衣做飯、護理丈夫、照顧孩子……白天晚上連軸轉,走路都不方便的她默默扛起了這個家。
生活坎坷,只希望孩子少受一點苦
大哥去世后不久,丈夫肖德文因病去世,留下蔣遠清和3個孩子。那段時間,蔣遠清白天出去干農活,中午回家做飯,晚上還得做家務。即便如此,蔣遠清總想著“自己淋過‘生活的雨’,我得幫侄兒侄女撐起一把傘”。
即便日子再苦,蔣遠清對孩子們的愛也從未“打折”。侄女肖紅感冒時怕傳染給家人,把自己關在二樓房間里,一再叮囑讓蔣遠清和家人離自己遠點。蔣遠清哪里肯聽,看著孩子難受,腿腳不便的她一會兒上樓、一會兒下樓地噓寒問暖、送飯送藥,直到聽到孩子退燒了,她才松了口氣。“我們心里明白,她這是把我們當成親生兒女了。”不善言辭的肖紅心里十分感動。
旁人替她擔心:“你對侄兒侄女這么好,你圖個什么?”逢人問起,蔣遠清總是樂呵呵地說:“圖個心里舒坦,我不管他們誰管。侄兒侄女生活坎坷,我只希望他們少受一點苦。”
真情守護,再嫁也要帶著侄兒侄女一起
丈夫肖德文離世那年,蔣遠清50歲。身邊的親朋好友看她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過得艱難,紛紛勸她改嫁。為了給3個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蔣遠清接受了親朋好友的熱心撮合。但她說:“我只有一個條件,再嫁,我也要帶著侄兒侄女一起嫁。”
2017年,蔣遠清和同鎮村民盧正良組成新的家庭。婚后,盧正良一直對蔣遠清的侄兒侄女疼愛有加,每到周五,他就早早地出門買菜買水果,蔣遠清更是忙著為周末放學回家的侄兒侄女準備他們愛吃的飯菜。蔣遠清總是笑著說:“一家人只要在一起,永遠相親相愛,不管日子有多苦,只要勤勞肯干,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如今,蔣遠清總算苦盡甘來。今年,侄兒侄女都畢業在外工作。“這些年,嬸嬸一直把我和弟弟帶在身邊,就像媽媽一樣對我們噓寒問暖,每次周末放假回家,總有熱騰騰的飯菜等著我們,我和弟弟心里都明白,嬸嬸把我們帶大是多么不容易。以后我們要努力工作,讓嬸嬸過上好日子。”侄女肖紅說。
融媒體中心記者 鄭光慧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