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屋”集體經濟產品展銷共享平臺
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榮昌哪些村落既有顏又“錢”景廣闊?清升鎮古佛山社區絕對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國家AAAA級景區——古佛山的基礎配套逐漸完善、景致愈發宜人。2017年,古佛山社區搶抓“榮昌第一批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機遇,利用景區優勢,整合資源、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續、高效益的村級集體經濟,在農旅融合之路上大展“錢途”。
截至目前,已種植柑橘、葡萄、櫻桃等果林5000余畝,發展民宿及農家樂11戶,建設“三社屋”集體經濟產品展銷共享平臺等。2018—2022年,社區實現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650余萬元,群眾分紅55余萬元。
曾經無發展優勢、無啟動資金、無主導產業的“三無”社區,短短5年實現集體經濟從“家徒四壁”到多點生花、“錢景”廣闊,有何秘訣?
“我們有三大法寶:強化黨組織引領、健全工作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其中,堅持黨建引領,是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的主心骨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古佛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恁倫毫不吝嗇分享成功經驗,“鎮黨委充分發揮統籌作用,將集體經濟發展作為黨內重要工作來抓,督促指導古佛山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社區黨總支積極發揮‘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引領作用,以黨員示范帶動群眾參與。大家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不僅激活了集體經濟‘一池春水’,還帶動生態環境治理、鄉村自治、產業模式創新等有機融合,讓更多社會力量成為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黨建引擎”領航下,古佛山社區的綠水青山蛻變為“金山銀山”,這只是清升鎮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抓實“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特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聚焦黨建賦能領航,是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群眾持續受益的最良方,也是清升打造‘雙城經濟圈’周末休閑旅游目的地的根本之策。”清升鎮黨委書記朱江介紹。
一方面,清升鎮選優配強“領頭雁”。督促班子成員分片包干,每月定點指導,為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出謀劃策。結合村干部“換屆”契機,將有文化、懂科技、有經營管理經驗等人才輸入基層,為鄉村發展強基賦能;
另一方面,鍛造培養“排頭兵”。通過選派鄉村振興指導員、“兩委”班子年輕化等方式,引導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村(社區)流動,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同時,強化考評“指揮棒”作用,建立績效考核機制,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納入村“兩委”、村書記年度目標考核,敦促村干部主動擔當有為。
“此外,我們堅持融合發展、多元發展,為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健骨’‘開源增收’。”朱江介紹。
在融合發展方面,清升鎮注重因地制宜選產業,聯合毗鄰瀘州石橋鎮共創古佛山—道林溝川渝國家4A級景區,共同推進萬畝茶竹、萬畝油茶、萬畝果蔬、萬畝稻漁特色產業發展,共建巴蜀文旅走廊,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同時,依托本地產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經果林產業,并通過“互聯網+”打造農旅融合品牌,推動農旅深度融合,走出一條集旅游觀光、休閑垂釣、采摘體驗、鄉村民宿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新業態,持續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動能。
在整合資源育產業。該鎮通過融合資源優化利用、產業模式創新和產業項目開發管理等途徑,以“集體經濟組織+業主+農戶”發展模式,推行土地“確權、確股、不確地”多元化利用,打造具有清升特色的產業;
在多元發展方面,清升鎮聚焦創建實體平臺,探索“黨組織引領+公司化運作”發展新模式,將微小型項目下放到村(社區),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聚焦盤活閑置資源,將閑置房屋、土地等資產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充分融合,采取“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組織+引入社會資本”發展模式,把閑置資源變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源頭活水”;聚焦拓展發展渠道,圍繞鄉村振興與“雙城經濟圈”建設科學謀劃新項目,做好景區文旅宣傳營銷活動,持續舉辦櫻桃采摘節、越野賽等特色活動,提升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截至目前,全鎮抓黨建促集體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已形成以羅漢寺村為代表的特色水產、特色經果種植養殖區、以漫水橋村為代表的特色蔬菜種植區、以古佛山社區為代表的鄉村旅游觀光區、以火燒店社區為代表的精品場鎮區的“四區融合發展”格局,各村(社區)均成立起集體經濟組織,2022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30余萬元。
“下一步,清升鎮將進一步突出黨建統領,圍繞旅游盤活集體資金資源資產,深化與四川瀘縣石橋鎮旅游合作共商、古佛山—道林溝景區設施共建、兩地四個‘一萬’產業同磁共振,探索踏青賞花生態農業和鄉村采摘旅游新業態,用高質量黨建推動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朱江表示。
融媒體中心記者 蔣坤紅 通訊員 黃 紅
主辦: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903338624@QQ.com
版權所有:榮昌區融媒體中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重慶市榮昌區海棠大道80號 郵編:402460 技術支持:華龍網 經營許可證編號:渝B2-20030050
渝ICP備2020011814號-1 舉報電話:61471263 舉報郵箱:1647737032@qq.com
榮昌區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6147126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210015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312號
電話:85267948 郵箱:qrmtzx123@163.com